怎么办呢?如今,1983年以及更早以前的延安面貌正在离我们而远去。革命圣地的人民正在大步奔向小康。革命的足迹将永远被纪念,被景仰,被拜谒。革命博物馆的建设愈来愈好。南泥湾的稻田绿油油一片。革命的精神世代发扬。宝塔与延河桥,不但无恙,而且正在放射出新的夺目辉光。延安人民过上了梦里也没有想到过的富裕的生活,刚刚开始。
于此同时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正在改变着许多。这次刚到延安的时候我有点惊诧,原来的边远和苍凉,原来的贫穷和志气,原来的本色和粗拙,原来的一无所有的无产阶级山沟沟风貌哪里去了?一片高楼大厦,灯红草绿,那还叫延安吗?徐缓如果变成迅速,疏朗如果变成密集,匮乏如果变成殷实,土气如果变成全球化至少是全国化,那还能叫延安吗?直到20年前,崔健等还在大呼小叫地唱着“一无所有,一无所有……”啊!
在延安宝塔山下的休闲广场,感受着小康的夜景,感受着人民的幸福,我忽然感动了,被“说服”了。辉煌的延安历史终于在今天结出了果实,再不是旧模样,初夏薰风今又是。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死而有知,他也会快慰。他一直期待着换一换人间,现在是真的换啦!延安有辉煌的过往,有灿烂的现实,有崭新的肯定是更加福气的却也会包含着某些不确定和失落的未来。正道是这样地沧桑啊。“天”能够不恢复自己的青春吗?
当然,换新颜的同时也可以更多更好地保持一点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旧貌,我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