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杜伦这才不吭声。
培里村的村民向记者介绍说,当年杜伦上尉就是从这条巷子进入娄大娘的家,并转移到地道的
部队刚转移到附近的培里村,鬼子尾追而来,并包围了村庄。
情况紧急,杜伦被立刻转移至地道。由于他身材高大,地道口小,进入地道时颇费一番周折。石少华一直跟着他。部队和民兵边打边退,掩护着群众也先后转移到地道,魏司令的妻子肖哲抱着8个月大的孩子也进了地道。
敌人扑了个空,便像恶狗一样在村子里乱窜,这里嗅嗅,那里刨刨。有几个洞口被鬼子发现了,敌人往里打枪、扔手榴弹、灌烟。我军凭借地道中的防御设施,与鬼子展开激烈战斗。地道里枪声刺耳,硝烟呛人。杜伦躲在里面,心里越来越害怕。他在地道内不停地走来走去,此时他的眼光中流露着惊恐和不安。这就是石少华给他拍摄的那张照片中的神情。
培里村的村民向记者介绍说,当年杜伦上尉就是从这条巷子进入娄大娘的家,并转移到地道的。
冀中地道战实景模型
杜伦憋不住了,他找魏司令,问:“日本人是来抓我的,您不会把我交出去吧?”司令员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们不会做出卖朋友的事。”杜伦鞠了一躬,放心地走了。
在离杜伦藏身的地道不远处,肖哲抱着孩子隐蔽在那里。地道里的战斗,让孩子受到惊吓,哇哇直哭。洞口外就是敌人,为了不暴露位置,保护杜伦,这位母亲用乳房紧紧地堵住孩子的嘴,孩子的哭声停止,停止,直至窒息而亡。
在村子里,敌人抓住那些来不及躲进地道的群众,严刑拷打。杜伦是从村西头的娄大娘家钻进地道的。慌乱中,他将笔记本和武器丢在大娘家的炕上。敌人抓住娄大娘,要她供出美国人的去向。大娘宁死不屈。凶恶的敌人问一次,剁下大娘一个指头,就这样被剁下4个指头。民兵娄福荣也因拒绝“合作”,在另一个院子里被鬼子用烧红的铁锨烙死。
86岁的肖哲老妈妈满头银发,神态慈祥,令人肃然起敬。但是记者知道,沉浸在对往事回忆中的老人家,此时心潮起伏,有自豪,有宽慰,有对曾经保护过的外国友人的记挂,更有对失去的亲骨肉的痛苦思念
在地道里,魏司令员用电台调集分区部队,对鬼子实施反包围。到了傍晚,奉命赶来增援的分区主力部队,和地道里的部队配合作战,终于将日军打退。
杜伦从地道安全脱险后,听说为了保护他,魏洪亮司令的妻子将孩子窒息而死,还有娄大娘和民兵也为他付出了鲜血乃至生命。杜伦十分感动,目光中充满感激和敬意。他找到魏司令,说,“司令官先生,日本人真是太可恨了,你现在很悲痛吧,我也是有孩子的??”
魏司令回答道:“日本人侵略中国,害死了成千上万中国人,我的孩子只是其中一个,我们为什么英勇作战?就是为了妇女、儿童和群众不再遭受凌辱和杀害。”
杜伦听了连声赞赏:“八路军,英雄!”
当晚,杜伦被护送回冀中军区机关,离开九分区的时候,他给魏司令赠送一把荷兰钢制作的匕首,魏司令回赠他一支刚缴获的日式手枪。
故事没有结尾
地道里当年的战斗故事,在亲历者和目击者的深情讲述中,得到再现,杜伦那双蓝眼睛注视着的事件,也在我们的眼前清晰和连贯起来。它像一部电影,却比电影更加动人心魄;它像一部历史长卷,却比长卷更加开阔和凝练。中国抗日军民的战斗精神,聪明才智,对盟友的一片赤诚,对敌人的仇恨,全都真实地记录在这里。
87岁的张景芝老妈妈,抗日战争时期是冉庄妇女自卫队队长,她讲起当年在地道里打鬼子的事,以及她得到的荣誉,老人家神情激动。
冉庄的这棵老槐树,曾见证了当年地道战可歌可泣的壮烈情景,树上这口大钟,曾激励过根据地抗日军民的战斗意志。现在它们都已经成了冀中地道战的精神象征,为后人景仰。
但是关于杜伦的故事,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