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据中评网报道,位于河北保定的冉庄地道战遗址保护区现仍保留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环境风貌、作战工事,并对冉庄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装委员会等进行了复原陈列,让人一踏入其中仿佛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和兵民团结御敌的故事,电影《地道战》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2015年9月6日,“台湾高校社团干部抗日战场故地历史文化研修行”一行来此参观体验。
据导游介绍,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南侵,采取“铁壁合围”、“纵横梳篦”的清剿战术,进行灭绝人寰的“大扫荡”,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冀中人民展开了地道斗争。并继而成为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扭转战局的一种独特战斗方式。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
抗战期间,冀中人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从1938年开始挖地道,构建了近16公里长、巧夺天工的"地下长城",先后歼敌2100余人。
冉庄地道战遗址完整保留着当年作战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笼、陷阱、地下兵工厂等地下作战设施。伪装的地道口和34处作战工事,纵横交错的地道网,是冀中平原25万千米能打能藏、可攻可守、进退自如的地下长城的缩影。(记者 王永雪)
当年驻冉庄附近黑风口据点、曾多次到冉庄“扫荡”的侵华日军军人浅尾公平1987年曾带着孙子来到冉庄参观,并对自己以前所犯的罪行深感忏悔:“我有罪,我是向中国人民请罪来了!”
台湾师范大学数学系大三学生黄常勋参观完地道遗址后告诉记者:“实地走过地道时,里面很狭窄,空气也不流通,能感受到当时打地道战的辛苦。当时民众和官兵一起协作御敌,很是团结,保家卫国、匹夫有责。”
台湾师范大学东亚学系大三学生洪采郁也说,身临其境,才深刻体会到当时地道作战的辛苦,抗战期间,还有日本飞机的轰炸,当时人民很是惶恐。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很关心战事,军民团结,一起合作作战。
对台湾清华大学学生王诗婷来说,这是一次特别的经历,亲身到当时作战的地道参观,体验抗战的艰辛以及普通民众参与抗战的积极热情。战争很可怕,和平来之不易。
“台湾高校社团干部抗日战场故地历史文化研修行”由中国华艺广播公司主办,以“勿忘历史、共创未来”为主题。来自台湾政治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世新大学、台湾交通大学、辅仁大学的19位高校社团干部将在8月30日至9月6日八天七夜时间里,从广州出发,经深圳,湖南长沙、衡阳,至河北保定、卢沟桥等地。通过实地参观抗战战场旧址、抗战主题纪念馆以及与抗战史专家交流座谈等形式,更好地认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台湾青年参观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中评社 王永雪摄)
当年驻冉庄附近黑风口据点、曾多次到冉庄“扫荡”的侵华日军军人浅尾公平1987年曾带着孙子来到冉庄参观,幷对自己以前所犯的罪行深感忏悔。(中评社 王永雪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