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二七”会议在革命根据地史上的历史地位
2009-06-23 16:52:38
作者:王钦双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2.掀起土地革命高潮,为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七”会议后,在赣西南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直接领导下,赣西南掀起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高潮,兴国等6个县的全境和永丰等县的部分地区,轰轰烈烈地全面展开了分田运动。会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二十个县分配了土地。1930年6月28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红旗报》,对赣西南的土地革命作了这样的报道:“各地的农民,自动地将本村居的人口及土地数目调查,报告到乡政府,并将一切契约田据,概行烧毁;不分日夜开群众大会,解决土地问题,所以不到半月之久,将赣西南的土地分了22个县……农村的斗争,又深入了一层了。”于是,整个赣西南苏区,出现了“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的动人景象。经过土地制度的改革,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内真正出现了一场农村的社会大变动,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广大贫苦农民在分得了他们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以后,热烈地拥护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极大地调动了他们支援革命战争、保卫和建设革命根据地的积极性,有组织的群众由一百五十万发展到四百万。这就是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革命能在大革命失败后极端艰难的环境中能得到坚持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所在。○13 
    3.总结了根据地建设的丰富经验,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理论渊于实践,又对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二七”会议的贯彻和执行证实了会议的决策的正确性,同时实践的发展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根据地建设理论。1930年3月18日,红四军前委在江西赣州城郊楼梯岭颁布了《前委通知》(第三号)○14 ,系统深刻总结了红四军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以来的丰富经验,着重阐明了红四、五、六军在赣南、闽西地区实行大规模的分兵争取群众工作的路线,强调根据地建设必须采取“同时扩大同时深入”和“傍着发展”(即“波浪式的向前扩大”)的工作路线,批评了那种主张红军绝对集中主义的单纯军事观点和在根据地建设上只求扩大不求深入的错误方针。这个通告的内容是对古田会议和“二七”会议精神的继承和发展。红四军在毛泽东、朱德的率领下,按照上述决定的分兵计划,在赣南的广大地区灵活机动地进行游击战争,广泛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和发展了赣南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在根据地土地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党的土地分配政策进一步完善,如在按人口平分,抽多补少的原则的基础上,又提出抽肥补瘦的原则。到1930年6月,土地革命分田地的政策和具体做法就比较完备了。○15
    综上所述,“二七”会议是在土地革命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会议。会议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党和根据地发展的方针政策,推动了革命战争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土地革命的进程,开创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全新局面,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和发展,为粉碎敌人的大规模“围剿”创造了根据地的和人民的这两个重要条件。因此,“二七”会议在我党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史册上,写下了永不磨灭的历史功绩。总结历史是为了开辟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永远铭记“二七”会议的丰功伟绩,把丰富的历史资源转化为我们前进的不懈动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美丽富饶、山川秀美的江西作出更大的贡献。

    注  释:
    ○1 ○2 《前委通告第1号》,1930年2月16日,见《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2、173页。
    ○3 《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报告》,1930年4月5日。
    ○4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土地革命纪事(1927—1937)》,求实出版社1982年版,第150页。
    ○5 任重、诸山:《毛泽东与“二七”陂头会议》,《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2期。
    ○6 曾山:《赣西南苏维埃时期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1959年6月12日。
    ○7 陈奇涵:《兴国的初期革命斗争》,星火燎原(二),解放军出版社1979版。
    ○8 欧阳钦:《中央苏维埃区域报告》,1931年9月3日。
    ○9 苏多寿、刘勉玉主编:《曾山传》,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4-43页。
    ○10 ○12 《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298页。
    ○11 [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146-147页。
    ○13 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198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213页。
    ○14 《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2页。
    ○15 张鼎丞:《红四军四纵队在宁都》,转引自《中共党史文摘年刊》(1985),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79页。

    作者:王钦双(1965—  ),男,山东兖州人,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党校副教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思想发展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等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在《党史研究与教学》、《理论探讨》、《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中文社科核心期刊或出版物中发表论文20余篇,曾参与或主持中共中央组织部“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教育部“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北京市党的建设研究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毛泽东的1949》(东方出版社)。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东固会师的原因及意义
·下一篇:试论“二七”陂头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