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特点和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2009-06-23 12:00:38
作者:张万禄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毛泽东在东固传达和讲解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件,并听取了当地党组织和军队负责人对东固斗争情况的介绍。毛泽东认真研究和总结了江西红军独立第二、第四团在东固地区实行秘密割据的经验,感到很新鲜,很受启迪,并引发了毛泽东进一步深沉的思考。
    红四军主力在东固休整了一个星期,消除了疲劳,振奋了士气,取得了补给,也妥善安置了伤员。同时,在这里也得到了井冈山已经失守和彭德怀率红五军主力突围下山转战赣南的消息。
    然而,赣军李文彬部又迅速尾追至东固地区。红四军主力本来是想在东固地区休整后,再西渡赣江返回井冈山,但根据井冈山已经失守的情况以及东固根据地的新鲜经验,红四军前委“乃决定抛弃了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3),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4
    红四军于二月二十五日离开东固,“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在赣南和闽西往返转战,“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
    东固革命根据地最基本的情况和最主要的特点
    毛泽东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待了一个星期,他究竟听到和看到了什么呢?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新鲜经验究竟对毛泽东有什么启迪呢?我们通过毛泽东于一九二九年四月十三日以红四军前委名义写给湘赣边界特委的一封信可略知一二。这封信是由重返井冈山的彭德怀带给湘赣边界特委的,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在全国或一省总暴动以前,政权的形势(式)和武装的组织大须讨论,依照两年的经验,在全国至少有一省用总暴动的方法推翻统治阶级的政权以前,小区域苏维埃政权公开的割据是有害而无益的,如湘潭、醴陵、平江、永新、莲花、遂川不仅失掉群众,连党也几乎失掉完了,不仅不能解脱群众若干的经济痛苦,农村城市的经济基础一起毁败完了,即此问题即是使群众失掉而有余。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由二十五支枪起手的七、九两纵队,现改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二团,差不多抵得上四军的三十一团了,他的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他们消灭了许多靖卫队团,打败了三十六旅的二十七团,他们经常是一角五分一天士兵伙食,从不发生经济问题,他们与省委特委的关系很密切,交通也方便,敌人完全是奈何他们不得。用这种方法,游击区域可以很广,即是说发动群众的地点可以很多,可以在许多地方建立党和群众的秘密组织。”○5
 从毛泽东写给湘赣边界特委信中的这一段话,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知道当时东固革命根据地最基本的情况和最主要的特点。这就是:
    一、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这就是说,东固革命根据地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这也就是说,同井冈山公开割据的形式比较,东固革命根据地采取的是秘密割据的形式。这种秘密割据的形式,最大的好处是“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因此公开割据(例如井冈山)“所受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所以,毛泽东认为“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
    二、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这种游击队采取的“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而且“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即是说发动群众的地点可以很多,可以在许多地方建立党和群众的秘密组织”。
 根据以上两点,所以毛泽东在这封信中又向湘赣边界特委郑重建议道:
    “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边界群众政权的形式有由公开割据改变为秘密割据的必要”,“各县赤卫队有组织红军采用游击战术的必要”;“守势的根据地观念,以后应该抛弃,大小五井、九陇等地,再不必固守了,强敌来了就用盘旋式的打圈子政策对付他”。○6
    毛泽东是这样向湘赣边界特委郑重建议的,而他自己后来在革命实践中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所以,当赣军李文彬部追至东固的时候,毛泽东并没有以东固为阵地加以死守与强敌作战,而是当机立断,根据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新鲜经验,“抛弃了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
    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迅速离开东固地区,由赣南转战至闽西,后来又由闽西转战至赣南。总之,在赣南、闽西广阔的天地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纵横驰骋,几经往返,终于开辟出一块全国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从而为后来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造了条件。
    东固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那么,东固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究竟有什么贡献呢?
    笔者认为至少有这样三点贡献:
    一、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创建的最早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又是第一、第二、第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中心区域。所以,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创建整个中央革命根据地作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
    二、在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最困苦的时候”,到达东固革命根据地。红四军主力在东固地区休整了一个星期,消除了疲劳,振奋了士气,取得了补给,并妥善安置了伤员。这样,就为红四军主力暂时缓解了困难,取得了喘息时机,并为红四军主力后来继续转战赣南和闽西创造了条件。如果当时红四军主力找不到东固这块“有党有群众的休息地”,没有红二、红四团的大力支援和帮助,那竟会遇到极大的困难。
    三、东固革命根据地最主要和最根本的特点和经验,就是公开的武装斗争和秘密割据的形式相结合。毛泽东认为“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有利于保护、争取和发动群众,并使根据地群众避免敌人的摧残。毛泽东还称东固革命根据地为“李文林式”的革命根据地,并把“朱德毛泽东式、贺龙式、李文林式、方志敏式”四大根据地并列起来和相提并论,还向湘赣边界特委作了推荐和向中央作了报告。同时,毛泽东根据东固地区的新鲜经验,“乃决定抛弃了固定区域之公开割据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以对付敌人之跟踪穷追政策”。这个决定后来对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和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及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都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斗争的实践证明,柏路会议决定内外线配合,以“围魏救赵”的办法,采取派主力下山打外线远出游击的办法,还是无法守住范围不大、没有条件诱敌深入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因而不得不暂时放弃过去那种固定区域公开割据的政策,而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从红四军主力外线游击到正式采取“变定不居的游击政策(打圈子政策)”,这决不仅仅是战术上的改变,而且是在实际上已经认识到了大范围的游击行动,也是巩固、扩大和开创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战略手段。这样,就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突破了原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经验的局限性,从而为红军此后在闽赣两省广大范围内、大踏步的机动游击,最后创立中央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广阔的革命道路。这也就是说,东固革命根据地以自己独特的形式、独特的经验,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独特理论,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述
·下一篇: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与东固革命根据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