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述
2009-06-23 11:54:23
作者:肖甡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五、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主战场,为保卫革命根据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1930年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党政府先后调集6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领导下,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援,取得了三次反“围剿”战争的重大胜利。东固根据地是三次反“围剿”战争的主战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一次反“围剿”时,根据罗坊会议的决定,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1930年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第一、三军团分途退到东固、南垅、龙冈地区,集中待命。敌军从12月中旬开始分3路向根据地中心区“围剿”,左路张辉瓒第十八师和公秉藩第二十八师进至富田、东固、南垅,企图在宁都以北东韶、东固地区将红军包围而聚歼之。红军原集结于东固,为了迷惑敌人,协同群众在附近各山伪装构筑工事,造成似在东固作战的假象。当敌军向东固推进时,红军主力已撤向小布、黄陂一带,敌军实际上已钻进红军的“口袋”阵里。集结在这个地区的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于12月下旬先后取得了龙冈、东韶两次战斗的胜利,歼敌1.5万人,第十八师全军覆灭,师长张辉瓒被俘;谭道源第五十师也损失大半。1931年1月28日,在东固河坝上召开了数千人参加的公审张辉瓒大会,就地处决了这个民愤极大的恶霸、军阀。
    在第一次反“围剿”期间,东固区地方武装和群众在党组织领导下,全部组织起来,为红军担负着站岗放哨、修筑工事、侦察敌情的任务,并筹集大批的粮食和蔬菜支援红军;全区参加红军的人数达2400余人。因各项支前参战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中央苏区的“一等模范区”。○18
    第二次反“围剿”共进行5次战斗,首战即是东固、富田战斗。1931年4月底,中共苏区中央局在东固山区召开军事会议,最后确定了“坚决的进攻,艰苦的奋斗,长期的作战,以消灭敌人”的作战策略。红一方面军主力退至东固、南龙一带,集中隐蔽,等敌人进入赤区腹地再出击,逼敌而居20多天。敌右路王金钰第五路军紧缩包围,计划先以主力扫荡红军东固龙冈根据地后再会攻宁都,于5月中旬进至富田、潭头、沙溪等地。5月13日和14日,毛泽东、朱德先后发布《消灭进攻东固之敌的命令》和《攻击富田消灭王金钰、公秉藩两师的命令》。15日,当上官云相第四十七师和公秉藩第二十八师分两路向东固进攻时,并未发现红军已隐伏在道路两旁的山顶上,再次钻进了红军的“口袋”。16日,红军分3路出击,左路红三军在观音岩,中路红四军在九寸岭,右路红十二军在上下坊牵制白沙水南之敌。红三军团主力迅速迂回到固陂、富田的后边,切断敌军由东固通向富田的后路,突然于东固富田之间的中洞横压下来,将敌二十八师1万多人包围,激战一昼夜,聚歼大部。后又在东固九寸岭将敌四十七师4个团消灭。师长公秉藩被俘后化装士兵混在释放俘虏中逃脱。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报纸惊叹“东固不固,吉安不安”了。
    第三次反“围剿”共进行4次战斗,最后一仗在东固附近之白石方石岭张家背一带进行。红军采取“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的作战方针,1931年7月,红军主动放弃宁都、成冈、富田、东固、于都等大片地盘。8月中旬,敌五十三师到达富田、东固地区,奉蒋介石“以东固为中心,纵横25里一律平毁,格杀无余”的电令,○19实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红军主力从闽西回师兴国地区以西,由西向东横扫过去,使敌主力深入赣南根据地置于无用武之地。在经过3次战斗之后,9月12日,敌蒋鼎文、韩德勤率部向东固逃跑,彭德怀亲率红三军团尾追,于15日在距东固之南15里的白石、方石岭、张家背附近,将第五十二师和第九师大部歼灭,俘敌5000余人。方石岭战斗后,红三军军长黄公略被敌机炸伤,不幸牺牲。
    在反“围剿”取得胜利的同时,东固军民也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据资料记载:第一次反“围剿”时,张辉瓒率部于12月20日进占东固,大烧大杀3天,将“民房及苏维埃政府、学校、医院、农工银行,焚烧无遗,红军兵士农民被屠杀者千余人”。○20第三次反“围剿”时,敌人退却时,将东固、崇贤、龙冈、黄陂、小布、东韶、中村等处,“房屋,烧毁干净,敌军所过,田禾充作军食,猪牛杀尽,器物毁坏,受害群众十余万家,赈灾济难,成大问题。”○21
    经过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不仅基本形成了红军的全部作战原则,而且赣南、闽西的红色区域连成一片,正式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注  释:
  ○1陈毅:《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情况的报告》,1929年9月1日。
  ○2《江西省委给中央的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页。
  ○3曾山:《赣西南苏维埃时期革命斗争历史的回忆》,《回忆中央苏区》,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页。
  ○4《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68页。
  ○5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448页。
  ○6《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68页。
  ○7[美]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78页。
  ○8《朱德年谱》(新编本)(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9《红四军前委关于攻克汀州及四、五军,江西红二、四团行动方针等问题向福建省委和中央的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中),第68页。
  ○10《红四军前委关于军阀混战时期我们的行动方针和政策给边界特委的信》,转引自李新、陈铁健主编:《星火燎原(1927-1931)》,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03-304页。
  ○11陈毅:《关于赣南闽西、粤东江情况的报告》,1929年9月1日。
  ○12《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报告(第二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321-322页。
  ○13《中共湘赣边界特委报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第313-314页。
  ○14《给林彪的信》,《毛泽东文集》,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7页。
  ○15《张怀万巡视赣西南报告》,《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第209页。
  ○16克珍:《赣西苏维埃区域的现状》,《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77页。
  ○17《赣西南苏维埃区域的经济状况及经济政策》,《中央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下),第561页。
  ○18丁仁祥主编:《此是东井冈》,2006年版,第40页。
  ○19《中央红军五次反“围剿”资料选编》(内部发行),复旦学报1979年版,第169页。
  ○20《红旗日报》,1930年12月24日。
  ○21《苏区中央局关于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经过给中央的报告》,1931年10月21日。

     作者:肖  甡 原国防大学教授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典型——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
·下一篇: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与东固革命根据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