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固革命根据地历史地位评述
2009-06-23 11:54:23
作者:肖甡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三、东固“秘密割据”的成功经验,奠定了赣西南苏区的坚实基础。
    陈毅在一份报告中称赞:“赣南群众斗争有两个最红的地方可以为群众斗争的代表,一个是东固……为江西红军第二团之根据地。另一个是于都之桥头,为江西红军四团之根据地。从桥头到东固约二百里左右尽系红色区域。”○11
    红二、四团创建的东固根据地,表面上商业、邮政等群众生活照常进行,而党的组织、政权机关、农民协会、赤卫队,都秘密存在着,并且还是流动的。这种秘密割据和游击形式,是对付敌人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对“李文林式的根据地”的最好诠释。毛泽东和四军前委对东固根据地的经验的充分肯定,突出有两个方面:
    第一,秘密割据和飘忽不定的游击战术。1929年4月,毛泽东在红四军前委领导人给湘赣边界特委信中,介绍了东固地区等建立秘密红色政权的经验写道:“这番我们到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敌军到来寻不到目标,党的组织和群众的组织(农民协会)完全秘密着。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因为这种形式取得群众不致失掉群众,武装群众不是守土的赤卫队而是游击队。……战术是飘忽不定的游击,游击的区域是很宽的……敌人完全是奈何他们不得”。○125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在一份报告中同样指出:“依我们两年来的经验,及此次委介绍赣南东固各地的事实,在全国至少有一省用总暴动方法,推翻统治阶级政权以前,小区域苏维埃政权,公开的割据是有害而无利的,这样不仅失掉群众,连党也几乎失掉了,不仅不能解脱群众若干的经济痛苦,城市农村的经济基础亦一齐毁坏完了”。并且认为:“因此有由公开的割据转变到秘密的割据之必要,党和苏维埃亦都应秘密着,武装形式也应由守土的赤卫队改为游击部队,采用漂流不定的游击战术,使敌人找不到目标”。○13
    其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红四军是从旧军队变过来的,党和军队关系问题,一直存在不同认识的分歧,党的领导权起初还不能绝对建立起来。而东固没有公开政权机关,一切听命于党的指挥,在红二、四团中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尤为突出。这使毛泽东深受启发,他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一封长信中说:“至于二、四团,四军的同志见了他们真是惭愧万分,他们是指导员支配军官的,前五册上军官的名字列在指导员的后面,一个子弹不问过党不能支配,他们是绝对的党领导。这也可以说是帮助四军党的领导加强的原因。”○14这为半年后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实际上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929年上半年,东固革命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以东固为中心,范围包括东起永丰县的沙溪,西至吉安县的富田,南起兴国县的崇贤,北至吉水县的白水,东西34公里,南北60公里,还开辟了兴国、于都、宁都、乐安、吉水、吉安等广阔的游击区域,总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5万。7月东固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红色政权从此由秘密走向公开。10月,前来进攻东固的吉安县靖卫大队180余人,在大队长罗炳辉(共产党员)率领下,于值夏举行起义,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第五团,后与红二、三、四团组建红军第六军,进一步壮大了红军的力量。
    10月,东固区革命委员会改为东固区苏维埃政府,下辖南龙、东固等23个乡苏维埃政府。在东固苏维埃政权的影响下,周围的红色区域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使赣西各地零散的部分的红色政权逐步连结起来,为整个赣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1月,赣西临时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年底,以东固、延福为中心的赣西红色区域和以兴国、宁都、于都为中心的赣南红色区域连成一片,初步形成了赣西南革命根据地。
    1930年2月,红四军前委、赣西特委和五、六两军委在吉安陂头召集联席会议(即“二七”会议),东固区委派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决定在东固、富田、延福、泰和等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成立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建立以刘士奇为书记的赣西南特委;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共同前委。为对付敌军会剿赣西,会议还决定“四五六三军集中作战,向北发展。”并强调“根据地以东固为中心。”○15根据“二七”会议的决定,中共东固区委隶属赣西南特委和中路行委(书记毛泽覃)。3月,在富田举行江西全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告以曾山为主席的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从此东固根据地融入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开始一个新的斗争阶段。
    四、东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成就,开中央苏区建设之先河。
    为克服根据地的经济困难,赣西苏维埃政权采取许多切实可行的办法,诸如“征收累进税,农民的收获,除供给终年食用外,以其剩余,用累进的方法征收”;“油茶纸竹,树木之收入,归苏维埃处理”;“由红军二四两团捐助基金四千元开设平民银行”,“阻止谷米出境”;“整理铁矿及土磁”;“开设平民工厂,制造农民必须用品”;“减少政费及政府服务人员之生活费,每人每月仅发零用钱二元,各级经常工作人员,亦比较减少(苏维埃区七人乡三人)”等。○16
    在东固根据地存在期间,尽管差不多大部时间受着各种反动势力和阶级战争的困扰和威胁,但东固苏维埃政府认真执行上级指示,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工作,尤其是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工业方面:除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小铁矿和瓷土矿外,开办了军械修理所、缝衣厂、工艺厂、农具修理厂、锅炉厂、油墨蜡纸厂等许多工厂。1927年底,第七纵队在东固养军山创办的第一个兵器修械小组,这是苏维埃区域最早的军需工业。1928年春,兵器修械小组发展为养军山修械所(后称养军山修械处);1931年底与其他几个红军修械厂合并,在兴国创办了中央军委兵工厂。
    在金融方面:1928年10月,由红二团捐助基金4000元,创办了“东固平民银行”,这是江西第一家苏区银行,并发行了苏区最早的纸币。这一举措,受到中共赣西南特委的赞扬和群众的信任。“东固钞票一出来,各赤色区域,都争先恐后的来兑(每人预先拿现洋来押纸票)”;“东固银行的票币甚形畅销,几乎每天能印几万都能销出”。虽然敌人对苏区实行经济封锁,农产品不能流通,红军无法筹到各项费用,但“东固票币一用,吉安南昌的纸票没有要,在经济上给了反动派一个打击,当时东固富田曾出布告禁用吉安南昌纸票,甚至扯烂”。而“东固银行,非常稳固,因为都是农民曾先拿现金换出的,有十足的基金,不会倒闭”。○171930年初,东固平民银行改名为东固银行,并建立各路分行。赣西南苏维埃政府后,将东固银行扩充为赣西南政府的银行。在战争环境下,发行货币和票证,活跃了根据地的金融流通,对于支援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到1932年2月,在瑞金创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是东固银行的继承与延伸。
    在商业方面:为方便农民群众,1928年10月,由东固政府筹款和群众集资,开办了苏区最早的消费合作社。东固消费合作社除经营布匹、油、食盐、烟、火柴、鞋、斗笠等日常生活用品外,还经营生产资料、生产工具。1929年10月,东固区成立消费合作总社,下设东固、南龙分社,总社设计出版了“股票”,社员可持股票和股金证在合作商店内优先廉价购物。消费合作社对于稳定物价,保障军民的生活必需,帮助农民发展生产、解决困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到1933年春,中央苏区各区、乡普遍建立了消费合作社组织。
    另外,东固根据地的文化建设也居赣西前列,如开办平民小学、夜校识字班、赤色邮局,以及红军医院等,几乎都是赣西各根据地最早的。
    不难看出,中央苏区内的各种经济组织,无论是兵工厂、印刷厂、造币厂、农具厂,还是银行、消费合作社等,都可以在东固根据地找到它的“原型”或“胎盘”。所以说,东固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实开中央苏区建设之先河。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典型——论东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特点
·下一篇:红军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与东固革命根据地
·王开忠在东固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红色纸币见证的辉煌
·走出极左阴霾的习仲勋——《从东固到赤安》自序
·“小讲解员”助推青原红色旅游
·从东固到赤安
·从东固到赤安
·乔润芳、齐天福: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特稿:从东固到赤安
·东固会师与毛泽东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思想飞跃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