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青原•东固红色旅游网2008年4月8日电 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东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下册)中,专门介绍了东固革命根据地的有关文章。内容如下:
东固革命根据地处在四面白色区域包围之中,敌人称这块地方为“匪窝”。拉锯式的革命斗争使得这里的部分富农地主以及在东固街开店的外地商人,将资金全部带出东固。国民党反动派除了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东固的进攻,还阻挠外地人进入东固经商做生意,企图用经济封锁,断绝东固革命根据地的经济、物资来源的方法,扼杀这个红色政权。在这样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为了沟通东固根据地与白区的经济联系,活跃东固的市场,解决东固人民和部队的给养问题,发展根据地的生产,东固区党委领导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经济封锁斗争,同时决定成立东固平民银行。
东固平民银行,意为东固的老百姓自己办起来的银行,这是我们当时采取的一种经济斗争策略,目的则是联合东固各阶层的经济力量,取得各阶层的援助,开展反对经济封锁的斗争。
东固平民银行在东固区委的领导下工作。倡议书发出后,立即得到东固各阶层人民的支持和援助。为使银行工作尽快开展起来,我们成立了一个平民银行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黄启绶、刘经化、汪安国、王金享、邱有文、李文连和两个外地人组成,黄启绶任行长。为了便于了解市场的情况,有利于开展各种业务活动,银行聘请了两个人(其中一个外地人)协助工作。
1928年至1929年东固地区物资很丰富,价格也很便宜。每一元银币可买稻谷100余斤,或买茶油七、八斤,或买猪肉七、八斤。平民银行创办时,筹集银洋4000元作为基金,同时印发纸币倍之。到1929年春又扩大基金为8000元,发行纸币2万元。基金的来源有:一、向东固地区的党员、干部借一部分;二、由当地的社会公堂及富有之家捐助一部分;三、在区委的革命活动经费中借一部分;四、开展银行储蓄,宣传动员革命群众向银行存款。
当时,根据地干部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除伙食由公家供给外,每人每月发零用钱2元,经济困难时,零用钱不发。可是党员、干部对建立平民银行信心非常足,决心很大。他们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向银行捐助资金,使银行工作开展得很顺利。东固区范围不大,贸易额不多,就那么一点基金,在市场货币的流动中起了很好的作用。市场搞活了,基金的周旋并没有发生什么困难。
创办银行,主要是建立信用,取得群众的信任。尤其是对外地来做生意的人要特别守信用。在基金不十分充裕的情况下,为了做到群众随时兑换,每逢东固街逢圩日,银行派专人到各店铺、货摊调查摸清当日交易的现金情况,掌握资金流动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工作起来就顺利多了。银行刚开办时,外地来做买卖的生意人收到纸币,离开东固时一定要到银行兑换现洋。这时银行做到随到随兑,有多少兑多少,应付自如,时间久了,信用建立起来了,群众也就不像以前那样急于挤到银行去兑换银洋了。连外地来做生意的商人,都认为东固银行的纸币过得硬,靠得住、携带方便,有的还将银洋兑换成纸币,以便携带。
东固平民银行开始发行的纸币,原面有四种,为1元、5角、200文、100文。当时,市面上是铜板和银洋混合交易,大约是3000文(300枚铜板)左右可兑换一元银洋,有时也略有涨跌。100文、200文的纸币是用来找零补尾的。以后银行业务扩大,增印了2元一张的纸币,票面比1元的略大一些。由于缺乏材料,加之油印机与画油印的技术欠佳,用白色重磅纸印出来的纸币,字迹、花纹都不够明显,形状、格式也不美观,纸币的正面下端左右两旁分别盖有“平民银行之章”和“黄启绶之章”的红色印章。这两颗章的字是秦篆体、方形木刻的。1929年春,红四军到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