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东固有“三好”,是在比较中得出的结论
井冈山依托地势天险作屏障,以固守山头不放弃地盘为目标。东固山则以地势天险为大本营,可进可退,变动不居,能守就守,该弃就弃。当时的井冈山与东固山存在几个差异:一是建设根据地的经济政策有差异。井冈山远离经济腹地,相对封闭,加上地理环境因素和外来封锁,经济建设形式多是自力更生,难以开展对外交流。东固山则离经济中心较近,历史上就是五县边贸地区,邮路商业贸易照常,虽然有外来封锁,但贸易渠道却没有完全断绝,经济建设形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相对开放,对外交流渠道相对畅通;二是两个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高有低。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东固山区内小块盆地量多面积大,井冈山区内小块盆地量少面积小。东固山区物产更丰富一些,依托的经济腹地更广阔,特别是粮食产量,基本能满足人们生存需要。而井冈山区物产不足,依托的经济腹地狭小,由于山高水冷,不适宜生产粮食,难以养活人口。毛泽东两相对比后写道:“他们(指东固地区)经常的是一角五分一天的士兵伙食,从不发生经济问题。”井冈山官兵伙食一天只有五分钱,一旦人员增多,吃穿经常处在一种窘迫状态,经济困难难以缓解;三是两个根据地与上级领导机关联络渠道不可比。由于交通条件的制约影响,井冈山根据地与省委特委联络渠道不畅,上级指导意见特别是中央指示难以到达,东固根据地与省委特委关系密切,联络渠道能够得到保证。当然,还可以从其他方面作些比较,但主要的就是这些。叶剑英同志在80年代初与身边工作人员交谈时,曾经回忆道:1931年4月,他刚刚来到中央苏区,就到了东固敖上,与郭化若一起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毛泽东在各种会议上,同时也向他介绍到东固有三好:第一红军好,第二群众好,第三地势好。
东固革命根据地为红四军解救了危难,给了红四军休养生息之地和有利时机,使得红四军重振军威,重新踏上了开辟赣西南闽西根据地的征途。1929年初,在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出师赣南屡战失利时,毛泽东想到了东固山和独立第二团,并率领红四军到达东固与红二、四团胜利会师。我们如今在东固螺坑村可以看到会师的遗址。曾山同志也是在会师后第三天的螺坑云汉堂会议上第一次和毛泽东会面相识。毛泽东在当时的会师大会上说:“东固山很好,是我们走出井冈山又到了新的革命根据地。现在东固山、井冈山联合起来了,最终要全中国大联合,中国革命一定要胜利。”朱德也风趣地说:“国民党反动派天天喊打倒朱毛,现在朱毛越打越多,你们也成了朱毛了!”毛泽东是这样介绍东固的:“我们到了东固则另是一种形式,反动势力已驱逐了,权利完全是我们的,但公开的政权机关和固定的赤卫队都没有,邮路是照常的,商业贸易是照常的,边界所受到的痛苦此地完全没有。在接近总暴动之前,这种形式是最好的。”
历史事实证明,东固会师使红四军得到了自井冈山撤退以来最好的一次休整和补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东固会师不亚于井冈山(宁冈)会师,不亚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部队的会师。如果说宁冈会师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陕北会师创建了延安革命圣地,那么,东固会师则创建了中央革命根据地。陈毅有诗歌为证:“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此是东井冈,会师天下壮。”可以这样认为,如果没有东固根据地作为红四军的休息地,没有红二、四团和东固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帮助,革命的火种很可能就此熄灭。虽然武装割据构想的提出是在长汀,其实真正的源头是在东固。东固会师使红四军摆脱了建军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交流了井冈山和东固两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经验,为赣西南和中央苏区的创建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原名:张水良 ,网名:红炭,大专文化。现《执手天涯网》长篇主管,驻站认证作家,吉安市作家协会会员。 作品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战友报》、《战斗报》、《工程兵报》、《江西日报》、《南昌晚报》、《江西广播电视报》、《井冈山报》、《吉安晚报》、《吉安县报》、《希望杂志》、《天津文学》、《井冈文艺》《执手期刊》《多彩畲乡》等报刋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和小说等100多万字,多篇闪小说选入2015年度闪小说精粹一书,作品多次获奖,《垂诞家乡炒田螺》获得2013年全国诗歌散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为爱疯狂》获得2016年首届中国网络爱情诗文大奖赛小说类二等奖,《母亲的小铁盒》获得2017年首届“文苑杯”全国闪小说竟赛优秀奖,著有长篇小说《心的呼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