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淑英介绍搜集来的红色文物“公略台”牌匾
她是一位深爱本职工作的讲解员,从事讲解事业39年,仍然有“一天不讲,一天不舒服”的感觉。现年57岁、早已退休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她却重回岗位工作,被爱人视为患有工作“癫狂症”不顾家而遭受责骂,却仍不改其乐。
她又绝不仅仅是一位讲解员。参加工作以来,她寻遍整个青原区东固畲族乡,搜集了10多件珍贵的文物,并带人遍访东固健在的老红军及其后人,搜集整理200余首红色歌曲和近20个感人的红色故事,并与人合作一齐组建红歌队传唱红歌,还编写了弥足珍贵的老红军回忆录,记载红色故事,成为名副其实的东井冈上的红色传承者。她就是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讲解员夏淑英。近日,记者采访了她,深深被她对讲解工作的热爱和对传承红色精神的坚守感动。
红色情愫激发传承志
即使退休在家带外孙,夏淑英也还是位红色讲解员。在小区里碰到对红色历史感兴趣的大叔、大婶和小孩,夏淑英总要讲上几段东井冈山上的红色革命故事,兴致高时不免要唱首红歌尽兴,“有人来听讲解我就开心,没人来反而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夏淑英说。因为放不下工作和组织的需要,她又被单位返聘回去当讲解员。老伴邱仁荣很不解:“这个年纪图个啥?家里的外孙不好好带,重回岗位卖命工作,也不为这个家想想。”但看到夏淑英不干讲解工作就像得病似的无精打采、烦躁不安也只好作罢,“看来,她不干工作就会‘发癫’。”
夏淑英对待工作的热爱和痴迷源自内心深沉的红色情愫。她的老家在东固畲族乡六渡村,是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黄公略牺牲的所在地。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固人,从小的耳濡目染让夏淑英很早便对东固革命先烈充满着敬仰。1977年参加工作后,由于讲解需要,她开始学习研究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历史,越发感到革命先烈精神的伟大和弘扬传承红色精神的必要。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她不单单满足于做好讲解工作,更催使她无偿地做起了红色文物、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她本人也不再仅仅是位讲解员,而是自觉承担起红色精神传承使命的志愿者。
倾情讲解只为听众满意
夏淑英的讲解点分布在东固畲族乡的9个自然村,除了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外,还有东固革命烈士陵园、“半面红旗”现场教学点、东固平民银行等10多处革命纪念地。由于讲解员少,这些点的主要讲解任务都在夏淑英身上。
面对繁杂的讲解任务,夏淑英却总是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倾注满腔的热忱来完成。上至中央领导,下至普通群众,只要有人来,哪怕只有一个,夏淑英都会热情接待、认真讲解。为了使讲解不至于枯燥乏味,夏淑英总是采用自己编写的讲解词来演说。她不仅仅讲版面上的内容,还要把她所了解的东固革命历史故事、人物故事巧妙地穿插进去。为了营造气氛,她会将她搜集整理的东固革命历史时期红歌唱给游客听。由于过于投入和认真,夏淑英的讲解常会“拖堂”。
有的时候,客人们听完讲解,常想去各个革命遗址看看,夏淑英便要带着他们到各个讲解点去进行现场讲解。今年6月4日,哈尔滨党史办一班人来东固考察,近六旬的夏淑英负责接待。听完博物馆的讲解后,考察团当即表示想到革命遗址去看看,切身感受当年峥嵘岁月。夏淑英带着他们到敖上、六渡、南龙等地,一边走一边解说。当时天气闷热,她全身衣服湿透,遇到路不通的地方还得走山路,回到家时已是晚上九点多,早已双腿麻木的她一头瘫倒在沙发上。“我总想,别人来趟东固不容易,我要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他们,尽心做好服务,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夏淑英笑着说。辛勤的劳动和专业的讲解换来听众的一致赞扬。有客人评价说:“夏老师的讲解水平可以带研究生了,本人也完全可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痴心无悔甘当红色传承人
东固畲族乡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众多的红色故事、红色文物、红色歌曲等“宝贝”散落在民间。这些红色“宝贝”是红色教育的最佳素材,特别是红歌和红色故事,容易入耳入心,引发听众的情感共鸣,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但如果无人捡拾,它们便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多年来,夏淑英完全义务地做起了红色“宝贝”的搜集整理工作。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博物馆,记者看到有军用水壶、手雷、牌匾等文物,这些都是夏淑英搜集而来的。为了搜到一件有价值的文物,夏淑英要走十多公里的山路,像大海捞针般到各村挨家挨户地寻访,脚磨出血泡、早出晚归是常有的事。遇到老表不肯交文物,她得来回多次进行劝说,并自己垫钱作为补偿。2002年的一段时间,东固经常下大暴雨,河堤决口,整个东固老街被淹。然而住在老街的夏淑英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家的东西,而是老街一栋老房子上的一块公略台牌匾。等夏淑英赶到时,房子已被冲垮,夏淑英愣是不顾安危,从泥水里将被墙土压住的牌匾挖走,避免了这块记录黄公略生平的珍贵牌匾被大水冲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