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4月初,敌人分4路向苏区大举进攻。国民党吸取了第一次“围剿”失败的教训,蒋介石亲自制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方针,由何应钦带领20万大军,将苏区团团包围,逐步紧缩包围圈。
敌人一天只前进5公里、10公里、最多20公里,每占领一个地方立即修工事,还把当地逃跑的地主、土豪带回来,组织守望队,控制当地的老百姓。另外还派了特务潜入我军后方,刺探军情、制造谣言,扰乱我军后方。
面对敌人的大军压境,毛主席力主将敌人诱入苏区。他分析说,虽然敌人有20万,武器装备又好,但我们也有三好:第一红军好,虽然人数只有3万,但是上下团结,求战情绪高;第二群众好。由于苏区普遍进行土改,广大农民分到了土地,对红军拥护,对敌人仇恨;第三地势好,红军可以占据优越而又熟悉的地形去打击敌人。
毛主席在当时兵力悬殊、武器装备差的情况下,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说岀了东固红军好、群众好和地势好的“三好”,有了“三好”的基础,再加上战略战术的运用,显然是无往而不胜了。
第一红军好
东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工农红军创建的发源地之一,在这里先后诞生了东固工农革命军和七、九纵队,红二、四团,红六军、红二十军等革命武装和正规红军。毛泽东、朱德、陈毅带领红四军与红二、四团举行了著名的“东固会师”。
在东固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东固党组织和红二团在干部训练班的基础上创办了红二团教导队,随后发展为第一所红军学校。东固红军学校是一所把马克思主义革命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型军校,具有十分鲜明的办学特色;为我党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和军事人才,也为日后开展正规化科学化军事教育积累了宝贵经验,并为赣西南苏区进行土地革命和战争动员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块浸透先烈鲜血的红土地上,曾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毛泽东、朱德、陈毅、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此浴血奋战,举行过著名的“东固会师”,并先后诞生了七、九纵队,红二、四团,红六军、红二十军等革命武装和正规红军。
当年的东固区,曾有2400多人参加红军,占全区总人数8000人的24.29%。由于当时东固区扩红支前工作做得好,全区青年踊跃参加红军,出现了整营(二三百人)整连(一百多人)去当红军的喜人局面。1930年10月攻克吉安后,曾有一次性两个营(五百多人)参加红军的盛况,因此东固区曾被评为中央苏区一等模范区。椐1934年的统计,在主力红军长征后,东固区青壮年劳力不足400人。建国后统计东固区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而无名无姓的牺牲人员就更不计其数,由此可见东固人民对中国革命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毛泽东、邓小平以及6位元帅、5位大将、30位上将、77位中将、279位少将、23位省部级领导(不完全统计)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东固、赣西南苏区生活、战斗过。以毛泽东、邓小平、朱德、陈毅、曾山等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东固留下了众多的革命旧居旧址,成为青原区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二群众好
兵民乃胜利之本。战争的最深厚伟力,存在于民众之中。这是毛泽东一以贯之的战略思想。
人民群众是最广大、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反“围剿”战争胜利的动力之源。
1930年,中央红军在东固组织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大多数青年都积极参军参战。男人们有的当兵上前线打仗,有的参加担架抢救队抢救和运送伤员。女同志就组织洗衣队、慰劳和支援前线。
仅1933年—1934年间,2400多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占当时青壮年2800人的百分之85.7,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400多人。 广大革命群众为配合红军主力反“围剿”,积极购买公债,出借粮食,组织运输等。1933年夏季,苏区群众不仅支援了大批粮食给驻本县的红军,还拿出上千担稻谷支援驻兴国、宁都等地的红军,战斗时还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有力地配合了红军作战。
1928年,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活跃根据地的经济,中共东固区委决定沟通与白区的贸易,成立“东固平民银行”。当年10月,东固党组织筹集基金3000银元,开办“东固平民银行”,到1929年又扩大基金8000千元,发行纸币20000元,对粉粹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起了很大的作用。当时,苏区群众非常支持平民银行的开办,纷纷筹集资金,有的妇女还把结婚时用来陪嫁的银手镯、银项链、银耳环、银戒指等往平民银行送……东固平民银行印制了中国工农政权的第一张纸币,纸币分一元、五角、一百文、二百文四种,流通于东固根据地以及邻县地区。1930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亲临视察。1931年东固平民银行发展为“江西工农银行”,后又与闽西银行合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东固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为伟大的苏区革命精神和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1934年,中央苏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节约运动,时任中央土地部副部长的胡海同志,第一个从家中自带粮食到机关吃,节约口粮支援前线。在他的带动下,中央苏区家住本地分了田的干部,纷纷“自带干粮去办公”,这一佳话,成为苏区干部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典型事例。
第三地势好
东固山则以地势天险为大本营,可进可退,变动不居,能守就守,该弃就弃。
当年的白云山战斗指挥所,设在白云山顶峰的白云洞。白云山位于吉安的东固乡白云山村的南面,绵延于兴国、泰和两县边境,主峰海拔862米,这里峰峦起伏,气候变化万千,常年白云缭绕,故取名“白云山”。
1931年5月16日,毛泽东、朱德、曾山等就在白云庵内运筹帷幄,指挥红一方面军在白云山下围歼国民党28师。
1931年5月16日清晨,白云山云雾还未散尽,公秉藩已乘大轿车行至东固,策马赶到白云山下。突然,两边山上枪声四起,在大雾中冒岀来的三万多红军,仿佛神兵天将,敌军望着突然岀现的红军,惊愕地说:“红军是不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呀?”
站在山顶指挥的毛泽东,见敌人惊慌失措,死的死,伤的伤,活着的乖乖举手缴枪。一部份逃跑的敌军从白云山半山腰右侧逃走,不过早已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原来那里山高路险,全是不规则的石头,一高一低,平时行人都难走。往下再走就是二丈多高的深坑。敌军只顾逃命,红军此时紧逼,让其只有一条路可逃。敌骑兵不多从这里往下逃,几乎都摔死在深渊。后来被当地村民说的“跌死马”这个故亊就传开了,流传至今。
“东固山势高,峰峦如屏障”二句,极言东固地势之险要。东固山势高峻,峰峦起伏如道道屏障,是易守难攻的好地势。陈毅用“屏障”作比喻,既形容了东固的险要,也隐含了对东固红色根据地的赞美。
毛主席还主张打敌人最弱的一股王金钰部,即敌四十七师和第二十八师。4月20号,从宁都跟毛主席向龙岗、上固、石头坑转移,后来又向西转移到东固附近隐蔽集中。苏区人民大力支持,封锁部队隐蔽的消息,在东固待命隐蔽了20余天。各路敌人在我地方武装不断骚扰下,也一步步向苏区中心地带推进,但是始终不知红军的主力在何处。敌二十八师和四十七师1个旅,终于在5月13日离开富田阵地分两路向东固进犯。毛主席集中红军主力,分3路包围,歼灭这股前出的敌人。红九师在中路。15日,毛主席亲自和黄公略军长一起找向导,调查道路。在东固大路南侧找到一条小路,随即确定红九师改由这条小道前进,从敌人的右侧实施攻击。毛主席这一决定,对歼灭敌人二十八师,起了重要作用。5月16日中午,我们沿小道秘密前进到中洞南侧。此时,沿着东固大路进犯的敌二十八师先头部队已遭到兄弟部队狙击。其他两路红军也进展顺利,进佔了富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红三军乘敌人全部离开中洞,在大道上行军时,突然从山上猛攻下来,敌人遭到突如其来的侧面攻击,顿时大乱,很快就被歼灭大部。这一仗歼灭了第二十八师大部和四十七师一部,缴获了各种枪支5000余支,还缴获了100瓦的大功率电台,俘虏二十八师无线队全部人员,为后来中央苏区同上海党中央建立电讯联络提供了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