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山天池湖晨曦。
绿树成荫的华蓥山天池湖月亮岛。
华蓥山天池湖“水源保护队”在打捞漂浮物。
水雾缭绕的华蓥山天池湖一角。
碧波荡漾的华蓥山天池湖。
被誉为“人间瑶池”和“川东小西湖”的四川省华蓥山天池,由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湖畔相继建起一批高污染企业,导致湖水污染严重, 环境日趋恶化。2009年3月,华蓥市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城市后,相继关闭天池湖周边30多家大小纸厂、洗选煤厂、煤窑、石灰窑及养殖场等污染企业。如今,天池湖不仅天变蓝了,山变绿了,水变清了,空气清新了,而且还成为华蓥城区10多万人的主要饮用水源,使“人间瑶池”重放异彩。
上篇: “人间瑶池” 华蓥山天池
与天山天池、长白山天池并称为全国三大天池的四川省华蓥山天池,位于华蓥山西缘海拔640多米的天池镇境内,是面积最大的天池,湖水面积3800亩,总库容5548万m3,湖区集雨面积84.36km2,平均海拔483至683米,也是川东地区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山湖泊。
华蓥山天池湖一年四季湖水清澈,气象万千,时而山风啸林,渔歌晚唱;时而野鹭升空,水鸟展翅。泛舟湖中,绿水青山,碧波荡漾,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地方志曾记载,宋代华蓥山下暴雨,冲下山上的树木,木塞于洞,遂成天池。这个记录不科学,根据地质堪测:华蓥山在侏罗系后期(大约1.41亿年前)从四川盆地中隆起,后经白垩晚期(大约0.25亿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对华蓥山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从而变得雄伟壮丽,天池湖就在这个时候诞生。
1930年,四川保路同志会会长蒲殿俊撰写《辟治广安天池议》,在描绘天池自然美景的同时,呼吁各界人士捐款建公园,并带头捐款近一万元。在他的带动下,经过两年努力,建成了“天池公园”,园中建有柳堤、梅岭、桂圆。松岗等景点,种有上百种珍贵花木,匠心独具,蔚为壮观。公园建成后,著名诗人、书法家赵熙来到天池,饱览胜景,亲笔书写了“天池公园”园名,挥笔题写了“天池传侠笔、文苑鲁诸生”的千古楹联。国画大师黄宾虹得知天池风光无限好,从上海专程来到这里,在天池写生达半年之久,不愿离去。当时上海《良友》画报辟专版刊载天池的胜景美画,并且配诗宣赞:“痴生慕名天池游,旖旎风光醉心头;粼粼波光映蓝天,曲曲堤岸托杨仰;莲姑鱼翁乘风归,扁舟小岛聚波头:夕阳染红瑶池水,众山人怀化吴钩”。
然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大炼钢铁运动和在湖畔相继建起一批高污染企业,导致树木被砍伐,植被被破坏,湖水被污染,“人间瑶池”暗然失色。
下篇:打响天池环境综合治理攻坚战
和几年前相比,华蓥山天池湖两侧已经栽植了近2万株柳树、香樟、李子树等。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天池镇仁和村3组村民邓兴东很欣慰,“天池湖的变化太大了,这样才配得上‘人间瑶池’的美誉嘛。”
邓兴东口中的变化,正是近年来华蓥市保护饮用水源、大力整治天池湖的结果。
近年来,华蓥市围绕天池湖保护与治理,以“洁净水”行动为契机,为建设秀美天池,正大刀阔斧地捍卫天池湖的尊严和荣耀——关停力度大、速度快、态度坚,在治污中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打响了一场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战。
治污:天池湖逐步走出阴霾
“以前一看就是‘茶叶水’,莫说洗菜吃喝,就连浇菜洗手都不行。”天池镇仁和村村民刘兴国说。
据刘兴国老人回忆,2013年之前,成天上千人次游客下湖游泳;上游的煤矿和养殖场污水直排;村民不讲卫生,什么样的垃圾都倒入天池湖中……
“看到天池湖被污染,老百姓非常痛心。”天池镇镇长黄鹏飞介绍,2012年,天池湖治理攻坚战正式打响。通过一系列举措,上游的两家煤矿已关停,另一家绿水洞煤矿也正在转型。
2013年,经省政府批准,天池湖成为华蓥城区10万余人的主要饮用水源。此后,犹如同污染赛跑,天池湖治污的步伐逐步加快。
据华蓥市住建局工作人员艾文平介绍,该市将天池湖水源划定一、二、三级保护区,建立起标识、标牌等,聘请了20余名协管员,全天候巡逻守护。镇上组织天池湖附近村民成立“水源保护队”,坚持开展湖面巡视、水上漂浮物打捞、卫生知识宣传等活动。专业人员对湖水进行全天候监测,一些重要指标送到省环境监测总站进行检验。同时,开展天池湖畜禽专项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对周边22家养殖场(户)进行了关停搬迁,拆除养殖场面积11000余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