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此时,女战士们和在于都河岸边待命的8万7千多名红军战士一样,不知道部队将走向何方。这也许是她们心情复杂的一个原因,但她们像天下所有的士兵一样,一切行动听指挥,在默默地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1934年10月16日傍晚至18日傍晚,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分别从于都梓山的山峰坝、花桥和于都县城西门的塔脚下渡河;中央第一野战纵队和第二野战纵队紧跟其后,于10月18日傍晚,从于都城东门渡口渡河;红八军团,于17日傍晚至19日傍晚,在于都河孟口渡河;红九军团16日渡过安远河紧紧护卫。20日晚,担任整个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在于都城南孟口等地渡河。从此,红军迈开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此时的于都河正处在枯水期。傍晚,河面上水宽不超过300米,水面宽些的地方河水很浅,有的地方甚至露出了石块,人和马可以毫不费力地趟水过河,水面稍窄的地方水相对要深一些。于是,红军分别在于都河河面上架起了五座浮桥,以加快过河的速度。中央命令,全部官兵和挑夫必须在一夜之间全部渡河完毕。
加上挑夫和民工大约10万人浩浩荡荡的队伍,顺次跨过浮桥,涉过河水,真正进入了“整个国家走上征途”的状态。
女人们离开了苏区这片相对稳定而安宁的红土地,开始了前途未卜的跋涉。
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免遭敌机的轰炸,长征伊始,红军大部分时间是夜行军,而且夜里行军时也不允许打火把。有月亮的夜晚倒也无妨,那本就有着古老传说的月亮和那朦胧迷人的月光,给这条逶迤缓行的队伍增添了几分诗意和画境。一到阴天下雨,天空没了一丝光亮,地上泥泞不堪。这下可就惨了,本来就狭窄的山路,被无数的马匹踏来踏去,成了烂泥塘。后面的人拉着前面人的行李带子,稍不留神,有的战士失足跌入悬崖,永远地离开了这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也有的挑夫,一脚没踩稳,所挑的机器骨碌碌滚下山坡,还有的弄翻了箱子,苏区印制的钞票撒了满山遍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