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 页 >> 追忆缅怀
青林口“红军桥”的由来
2011-01-26 18:23:1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胡立、李传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青林口位于四川江油市东部,地处蜀道剑门关南端,距绵阳城区80公里。这里历史上曾是商贾云集,会馆林立,庙堂四布的繁华之地,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的军事要隘之称。青林口“红军桥”原名“合益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桥高7.8米、长23.7米、宽6.5米。桥下的青林溪河发源于西蜀剑门关,历史上常有山洪暴发,给居民过河造成不便,于是当地群众共同捐资出力修成全木结构的廊桥,取名“合益桥”。

    为什么现在又叫“红军桥”呢?且如此远近闻名?这还得从70多年前说起。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后,于4月初,红9军、红30军经剑阁进入江油青林口古镇,并在这里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了迎接北上的中央红军,继续向西挺进,红军在青林口只住了一个多月便奉命转移,其中有一位姓刘的女红军战士因重伤不能随队撤离,被安置于场镇上杨采发大娘家养伤。红军一走,“清共团”马上反扑回来,对流散红军、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乃至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均施以残酷的毒刑,予以血腥的屠杀。在杨采发大娘家养伤的女红军不幸被国民党“清共团”查出,女红军战士在敌人严刑拷打下宁死不屈,英勇就义于合益桥上。女红军牺牲后,全镇村民悲痛欲绝,乡亲们趁深夜悄悄地把女红军的尸体抬到荒野中安葬,真可谓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尽管人们连女红军战士的确切姓名也不知道,但她英勇就义的故事却广为流传。

    为了纪念那位英勇不屈的女红军,新中国成立后,青林口镇的老百姓向政府有关部门请愿,要求将“合益桥”更名为“红军桥”。1956年,合益桥被当地政府拨款修缮后,正式更名为“红军桥”,桥上的风雨楼也挂上了红色的“红军桥”匾牌。从此,“红军桥”成为当地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唯一健在的历经长征的女红军王定国过百岁寿诞
·下一篇:谢飞在浙东十六户
·蔡畅:永远的“大姐” 永远的长征(组图)
·在长征中几度遇难几度脱险的邓颖超(组图)
·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组图)
·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李坚真:从童养媳到女红军和革命家(组图)
·开国元勋、红军后人相聚在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于
·刘英:从“小麻雀”、女红军到女革命家(组图)
·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吞针牺牲的女红军吴富莲(组图)
·女红军老校长林月琴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