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中国革命长期的战争年代,从诞辰军队的第一天,女兵,就成军队中洋溢着金属般阳刚气质的军营里一抹亮色。
南昌起义第一支人民军队的诞辰,从此,党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新阶段,开始进入战火纷飞的年代,鲜为人知的是,战争没有让女人走开,在这第一支人民军队中,活跃着一支英姿飒爽的女兵队伍,她们或宣传、或救护、或通讯联络、或协助管理财务,有的在南昌起义爆发后还千里迢迢地追赶上起义队伍,有的在战斗中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在南昌起义女兵队伍中,职务最高的是女兵队指导员彭猗兰。
彭猗兰,又名安琳,安徽芜湖人,早年就读于江苏省立第一中学,1925年考入广州中山大学文理学院,次年在学校入了党,进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担任武汉军校女生队指导员,黄埔女生都在她的领导之下,参加南昌起义,其实,她时年也仅19岁,和其他女生的年龄差不多。
1927年7月26日,彭猗兰离开九江到南昌,在江西大旅社集中待命,也做些宣传或调查学生运动、妇女运动等工作。八一南昌起义前夕,接受中共前敌委员会的命令,负责抢救伤员和贴标语、散传单。
1927年8月1日凌晨,三声信号枪响划破夜空,向驻扎在南昌城各处的起义军发出战斗号令。经过激战,起义部队将南昌城内守军全部肃清,歼敌3000余人!这是党缔造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伟大开端。在这支起义部队中,从此诞生了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
起义爆发后,这支女兵队伍随着部队南下,彭猗兰调任总指挥部出纳,在财务委员会主席林伯渠领导下,管理起义军的经费,她管理着三个箱子:一箱银元,一箱钞票,一箱文件、账簿和收据。撤出南昌后,行军途中,又兼作机要通讯,每天和警卫战士一起,将革委会的公文送到前敌委员会处,再将前委的战报和信件带回革委会。夜间赶路则全靠那盏煤油灯。
后来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与敌人激战失利,不得不战略转移,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会议决定非战斗人员就地疏散,由当地革命群众做向导,分别向海边转移,由海路去香港;彭猗兰从流沙转道神泉港,乘帆船于10月7日抵达香港,次年,在白色恐怖下的上海与胡公冕结婚,随胡公冕回到永嘉县五尺。
胡公冕,浙江永嘉人。1911年10月,参加革命军,在某师教导团里当排长,师长黄郛,教导团团长蒋介石。三个月后,教导团开拔到上海,改编为“模范团”,胡公冕升任队长。不久,离团回杭。经沈钧儒介绍,在杭州体育专门学校当教员,半年后,转到杭州省立第一师范(今杭高)担任体育教员,后在第一师范加入党。
北伐战争期间,他任教导二团一营党代表、营长。他把当排长的胡宗南调到本营,不久将他提升为营副。后胡公冕任前卫司令,在攻打龙烟洞的战斗中负伤,指定胡宗南为代理营长。伤愈后,到黄埔军校政治科担任大队长。
胡公冕返回家乡,组织农民武装与当地红军游击队会合,于1930年3月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一度攻进丽水城,根据中央的通知,这支浙南红军游击队,宣布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全盛时达到6000余人。
胡公冕率领红十三军,在瑞安、平阳农民武装配合下,攻入平阳县城,缴了警察局的枪支,占领县政府,夺取了县政府大印,并且打开监狱,释放被抓群众。6月下旬,在永嘉碧莲击败了李茅十三地的反动武装。打青田、克缙云、夺瓯渠、攻乌岩,红十三军的革命风暴对国民党震动很大,使浙江省保安队和各县反动团练疲于奔命。牵制了敌“围剿”中央苏区与闽浙赣根据地的部分兵力。
红十三军失利后,胡公冕在群众的掩护下离开浙南前往上海,被捕被移送南昌,关进总司令行营监狱,抗战时出狱治病,此后,又到西北军和东北军去做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