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首 页 >> 长篇连载
不怕牺牲不怕苦――谈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2011-01-27 01:39:20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王江根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回顾70年前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不禁使人想起毛泽东同志的著名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长征,其行程之长,路途之险,困难之巨,古今中外,闻所未闻。然而,红军将士怀着必胜的信念,发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同心同德,团结互助,历尽千山万水,冲破无数艰难险阻,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在世界军事史上树立了一座英勇无畏、所向披靡的不朽丰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是长征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我军本色的重要体现。红军长征的历史,是同国民党反动派浴血奋战的历史,也是同险恶的自然环境艰苦奋斗的历史。那时,“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根本不容许红军有立脚之地和喘息之机。部队在敌占区转移,人生地不熟,物资供应毫无保证。重重险山恶水,更增加了红军转战的困难。面对种种艰难险阻,红军将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一往无前。转战途中,天当房、地作床,日晒雨淋,风餐露宿,野菜充饥,篝火御寒。打起仗来,红军官兵不畏枪林弹雨,冲锋陷阵,前仆后继,奋不顾身,不知有多少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这样,红军突破了敌人设置的层层封锁线,翻越了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重重高山,穿过了人迹罕至、沼泽遍布的茫茫草地,跨过了激流汹涌、险滩密布的条条江河,实现了我们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亏不亏,想想红军老前辈”,就是多年来人们对这种“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崇高精神的讴歌。

    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重要历史使命,迫切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将士“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条件下,我军所处的环境变了,具体任务变了,物质条件改善了,但人民军队的性质没有变,根本宗旨没有变,基本职能没有变。我们所要走的路依然布满艰难险阻,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同样频繁而严峻,“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须臾丢失不得。作为新时期的革命军人,我们不仅要随时准备遂行作战任务,就是在平时戍边、巡逻、执勤、训练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也经常面临着困难、危险的考验。这种职业特点,要求我军官兵具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为了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奉献,做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我们要以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为契机,深情缅怀红军长征的英雄壮举,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用红军将士“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激发官兵的革命英雄主义,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部队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中,创造新的奇迹、书写新的史诗。

    继承和发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长征精神,我们应该以红军将士为榜样,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要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的头脑,坚定官兵的理想信念,筑牢官兵的精神支柱,从根本上解决“为谁而战”这个首要问题,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热爱,转化为积极做好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行动。要把培育战斗精神融入到日常养成与军营生活之中,融入到平时训练与管理之中,严格按纲施训、依法治训,强化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战斗作风,提高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要以寝食不安、夜以继日的精神,鞠躬尽瘁干事业,一心一意谋打赢,爱岗敬业尽职责,兢兢业业干工作,埋头苦干作贡献,立志在本职岗位上履行使命,建功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服从党的绝对领导——谈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下一篇:英雄史诗照千秋——谈发扬红军长征精神
·蔡畅:永远的“大姐” 永远的长征(组图)
·在长征中几度遇难几度脱险的邓颖超(组图)
·红军历史上唯一的女性将领张琴秋(组图)
·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图)
·李坚真:从童养媳到女红军和革命家(组图)
·开国元勋、红军后人相聚在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80周年主题系列活动在于
·刘英:从“小麻雀”、女红军到女革命家(组图)
·女红军邓六金一生走过的六个“金”步(组图)
·吞针牺牲的女红军吴富莲(组图)
·女红军老校长林月琴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女红军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女红军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