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指挥下,华北油气勘探普查大会战迅速掀起热潮,山东东营、北京大兴河营、天津大港等地不久就相继突破了出油出气关。这次大会战为大港油田、胜利油田的开发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旷伏兆在地质战线奋斗了15个春秋,为组织领导地矿、石油资源勘探开发,为地质队伍建设、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挖隧道修铁路,凿穿山梁贯通天堑。1978年5月,旷伏兆被任命为铁道兵第二政治委员,在司令员陈再道、政委吕正操领导下,主持党委日常工作。铁道兵是一支工程部队,技术含量高,且工作条件十分艰苦。旷伏兆经常深入施工一线、科研单位、院校及工厂等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帮助解决问题。
1979年4月,他在太(原)岚(县)铁道兵第二师铁路施工工地视察时,听说位于吕梁山深处的崇山峻岭中的一座1000余米长的隧道在施工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导致施工进度缓慢,立即驱车前往那座隧道亲自察看。隧道石质破碎,顶部不断往下滴水,接近坑道的部位,还有塌方的痕迹……他凭借在地质部学到的地质知识和积累的丰富地质经验,经过仔细观察岩石构造,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一起研究排险方案,很快解决了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干部战士们称赞“旷政委是内行”。他在另外一座隧道施工工地视察时获知,因整体道床施工缺一种型号的钢轨,即将影响到工程进度,便立即通过同行的铁道兵司令部领导责成后勤物资部门请求鞍钢给予支援,七八天后,210吨钢轨顺利运到工地,确保了施工进展。
旷伏兆到铁道兵工作后,始终把自己看作是一名小学生,认真学习铁路施工知识,虚心听取专家和官兵意见,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工作。他大抓部队的艰苦为荣、劳动光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教育,有效激发和保持了铁道兵部队的旺盛斗志。他历经了京原线、兖石线战备铁路修建和引滦入津工程等重大任务,足迹遍布铁道兵在大兴安岭、天山南北、吕梁山区、沂蒙山区等各个工地,为铁道兵部队建设和圆满完成国家赋予的铁路修建等重大任务作出了卓越贡献。
旷伏兆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地方,也不管工作岗位如何变换,总能“挖”出一片新天地,创出一片新辉煌。这源于他对党和人民事业的赤胆忠诚,得益于他始终保持老红军政治本色和战斗作风,得益于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尊重人才、尊重群众的科学精神。他“挖”出了一世辉煌,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永远值得学习和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