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年复年,年年端阳祭曲原。 岁月匆匆端午到,棕叶长长艾草香。 一曲离骚传千古,曲子忠魂永生辉。 艾草家家悬门旁,粽香户户飘四方。 五丝彩线手上缠,中华习俗耀万代。 糯米甘甜粽子香,不易多食利健康。 每逢重五过端午,艾草挂门存浩气。 千舟竞发奋争先,锣鼓喧天动地呜。 奸贼人间千古恨,贤良万古永流芳。 爱国忠贞万民敬,赤胆铁骨代代传。 屈原忠魂千古颂,黎民永念万代祟。 离骚千古永传唱,万民同心国更强。
①作者简介,尹宪成,退休干部,今年81岁,妻子朱洪芝,退休职工,今年82岁。夫妻两人爱好文学,经常以诗文交流人生感悟,十八大以来,夫妻两人先后在全国多家报刊和新媒体发表传播正能量讴歌新时代的诗歌散文和忆回文章一万三千多篇。 ②后记,端午节的来历,据有关史料记载,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是为了纪念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屈原,也正是因为如此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在我国历史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的说法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在这一天,我们竞龙舟,吃粽子,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节为农历五月初五,五月是仲夏,白昼越来越长,所以说“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时当端午,用盐佐食梅子,饮酒欢乐,木槿茂盛,芦苇发出清香,心情愉快的唐明皇祝愿天下安康长寿,以显示皇恩浩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