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渐露曙光:女儿于1945年毕业于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儿子也于195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李淑一的“抚孤成立”使毛泽东主席“极为佩慰”。朱镕基总理于1998年在纪念柳直荀烈士诞生一百周年时对烈士遗“孤”柳晓昂的评价也很高:“我兄秉性仁厚,学业有成,勤奋工作而律己甚严,直荀前辈亦当含笑于九天之上。”
李淑一如今共有6位(外)孙子(女),个个学业有成,现在海内外不同的岗位上尽忠报国。正如李老的友人赠诗所写那样:报国无庸泪湿纱,死生不计党为家。“柳”枝虽折“李”犹在,千古争歌蝶恋花。
李淑一在讲台上辛勤耕耘浇桃李,呕心沥血培育鲜花。对学子倾注慈母、良师和益友的情和爱,为社会为国家造就了“满天下”的有用之材。李淑一的教学十分认真,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一丝不苟。她讲课时讲到作者小传、时代背景、课文提要、疑难词句时,能广征博引,使学生们听得如醉如痴;有时还吟唱、朗诵,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回肠荡气,出神入化,回味无穷。作为语文教师,她写得一手灵秀的毛笔字,养成“一笔不阿,一笔不苟”的习惯,板书十分工整,批改作文也非常认真,有好句子必定圈圈点点,每篇作文必附评语。同样,她对学生也要求作业必须清洁工整,有错别字要改掉,补上而看不出痕迹,绝对不许马虎。她那爱、严、细的教育方法,对学生既严格又关心,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德,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影响了他们的一生。
广博的知识,浓厚的人情味,对学生母亲般的慈爱,灵活而新奇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李淑一在讲坛上树立起来的美好形象。
她,因毛泽东的光辉词作《蝶恋花》而蜚声中外,但她没有因此而居“词”自傲、醉入“花”丛,而是在极其平凡的人民教师的岗位上,如蜡炬般献出光和热,似春蚕吐丝无悔终生。这就是李淑一——被毛泽东主席尊称为“君”、被湖南人民尊称为“李老师”、被北京人尊称为“李奶奶”的李淑一。
1997年6月13日凌晨,李淑一走完了她俯仰无愧的一生,在京安然仙逝。
摘自《世纪》2007年3月(作者邱昶为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员,李淑一的侄女婿;黄昕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李淑一的侄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