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1905年生。山东诸城人。1934年毕业于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193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次年出版《罪恶的黑手》,闻名诗坛。60年来,先后出版了《淮上吟》、《古树的花朵》、《臧克家诗选》、《臧克家旧体诗稿》、《臧克家文集》(诗一至三卷)等60种著作。建国后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中国作协书记、《诗刊》主编。现任中国写作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四合院摆满花草,会客厅放着一尊诗人自己的塑像。这就是臧克家的寓所。他的名字人们都熟悉,他和周振甫合著的《毛泽东诗词讲解》,及他1990年主编的《毛泽东诗词鉴赏》读者也不陌生。今天,臧老兴致很好。
访问人:毛泽东是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诗人。说他的诗好,好在哪里呢?您是诗人,和毛泽东又有过接触。我们想,您谈这个问题最合适。
臧克家:我已87岁,年龄大了。同时,我对毛泽东诗词缺少研究。这不是客气。我很尊敬毛主席,他去世后,我多次痛哭流涕。他是一代伟人啊!我看文章、写文章,有个特点,对一般化的、大而空的、人云亦云的、拖拖拉拉的东西不喜欢。我喜欢欣赏,高兴时手舞足蹈。搞研究就不同,要有科学性,要有材料,有分析,有观点,是很难的,这方面我太不够。我写的东西大半都是即兴走笔的。今天,我只能发表点个人感想。
访问人:您能不能先谈些对毛泽东诗词研究现状的看法呢?
臧克家:从现在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来看,每首诗的写作背景大体清楚了。同一首诗,几个人介绍,背景都差不多,都在重复。过去见解不一样的,也统一了。比如《忆秦娥·娄山关》,原来郭沫若同志谈这首诗时,认为是写1934年秋和1935年初的事情,有人则认为是写一天的事情。现在报纸披露毛主席自己解释是一天的事情,情况也就清楚了。又比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枯木朽株齐努力”一句,是指我们自己,有人曾经就认为说不通,现在知道是反用司马相如的“枯木朽株尽为害矣”一句。60年代,叶君健同志翻译毛主席诗词,涉及对一些诗词中大家看法不一致的句子如何理解的问题,水拍就约了我和君健对毛主席诗词作了一番研究,把有异议的问题统计了一下,大概有17个问题。水拍写了个报告给毛主席。主席约他谈了,对每一句都做了解释。比如,“莫道君行早”,“君”,指谁?毛主席说:是指作者。他从主席那里回来后,亲自到我这里来,口头传达毛主席的意见。当时,我把写着请示问题的三张绿字白纸拿出来,他传达的时候,我就在我们理解正确的一说后面打“○”,在不正确的一说后面打上“×”。现在我还珍藏着这三张纸,已经是海内“孤纸”了。回头再说这些年来对毛主席诗词的研究,我认为是有很大进展的,出了许多有关的书。但我想,不能停留在一般的欣赏水平上,什么背景啦,字面解释啦,这些当然要讲,但总是重复不行。要鉴赏,就要深入地去体味。对毛主席的深刻了解和正确评价,有助于去深入地进行对他诗词的研究。过去有人认为,毛主席是革命领袖,似乎他的情绪就不能有起伏。这是不对的。离开了情感,怎么写诗?不体味诗中的情感,怎么评价诗?
访问人:现在毛泽东诗词研究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呢?
臧克家:现在一些研究毛主席诗词的文章,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有点重复。毛主席的伟大要讲,但套话太多,就没有新意了。我提倡研究毛主席诗词要有感而发。一般性的,长篇大论没有自己独特看法的路子快走到头了。对毛主席诗词作科学性的研究,就必须研究毛主席的思想、生活、性格和修养、情趣等等,还要和他的感情进行沟通,心心相印。在这个基础上对作品做出的评定,才会有价值,不一定非要写几万几十万字。要评论也要有风格,有趣味,不要太学院气。毛主席自己就一贯反对八股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