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情趣
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
2008-09-26 23:09:53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唐春元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战士当然值得每个共产党员和八路军、新四军战士学习。毛泽东就是要用张思德的事迹教育全体共产党人和八路军、新四军战士,教育大家正确对待名誉地位,教育大家正确对待困难,教育大家正确对待生死。

  1944年9月8日下午,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举行“追悼张思德同志大会”。会场设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一大清早,同志们就纷纷进山采摘松枝、野花,给英雄扎花圈,会场前面的土台上摆满了花圈。上午,毛泽东特地要警卫员以他的名义扎了一个花圈,自己挥笔写了“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的挽联。

  追悼会开始,毛泽东亲自将花圈献在土台子中央,并向张思德同志的灵柩和遗像三鞠躬。接着,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走上土台子,满怀悲痛地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讲演。

  毛泽东通过张思德的牺牲,明确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死观。他对死的意义和价值做了精辟的分析:为人民利益而生,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而死,就重于泰山,就死得其所,就无尚光荣,无比伟大。为法西斯卖命,为剥削阶级去死,就不得其所,就轻于鸿毛,就死有余辜。

  当时,还是有人不理解地说,牺牲一个战士,在战争年代是极其普通的一件事,为什么要开那样大的追悼会?对此,毛泽东严肃而认真地说:

  “今后我们的队伍里,不管死了谁,不管是炊事员,是战士,只要他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这要成为一个制度。这个方法也要介绍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开个追悼会。用这样的方法,寄托我们的哀思。”

  这就是毛泽东对生死的正确看法。

  这也是毛泽东对死者寄托哀思的唯一方法。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1939年8月,陕北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谢子长的家乡——刚刚由安定县改为子长县的人民,要为英雄修建烈士陵墓,有关部门找到毛泽东,要他为谢子长陵墓题词,同时题写碑文。毛泽东听了汇报后,二话没说就挥笔写下了“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的题词和“民族英雄谢子长同志之墓”的碑。接着,还亲自为谢子长题写了碑文。毛泽东题写的碑文内容是:

  “谢子长,名德元,安定人,一九二五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自此即以共产主义为解放中国人民之道路,创农民讲习班,组织农协,领导人民参加反帝反军阀运动,人民因有谢青天之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子长起义于清涧,继参加渭南暴动,败不丧志,奔走西北、华北各地。‘九一八’事变后,于陕甘之间组织反帝同盟军改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即是第二十六军之前身。一九三三年赴察哈尔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回陕北组织第二十七军,协同刘志丹同志创造了陕甘宁边区。一九三四年于河口之役负伤,一九三五年春因伤逝世。党政军各界感子长之功德,改安定县为子长县以志纪念。

  于政府及人民为子长立墓之时,书以叙之。”

  在我党历史上,由毛泽东亲自撰写碑文的人很少很少,唯谢子长获此殊荣,这足以说明毛泽东对谢子长的死极为悲痛,以及对谢子长在创建陕甘宁根据地作用的充分肯定。

  毛泽东率领红军到达陕北后,多次听当地老百姓说,黄土高原升起两颗星:生者刘志丹得救了,死者谢子长的英灵还未得到安抚。陕北人爱在黄土高原放歌,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到处听见了陕北人歌唱谢子长的民歌:

  陕北的游击队,老谢是总指挥,打开了安定县,山川红一片。

  陕北的游击队,老谢是总指挥,男女动员起,参战分田地。

  陕北的游击队,老谢是总指挥, 打倒了反动派,铲除吸血鬼。

  陕北的游击队,老谢是总指挥,红旗大发展,建立新社会。

  毛泽东被谢子长的精神所感动。

  毛泽东理解陕北人对谢子长的感情,批准同意把谢子长

|<< << < 1 2 3 4 5 6 7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雅号”的由来
·下一篇:毛泽东的“三怕”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