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毛泽东资料 >> 毛泽东读书
“开卷有益”之毛氏读书法
2010-12-17 17:57:21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作者:梁煜璋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日前,笔者读了《人民日报》刊发宋海涛的文章《“开卷”如何才“有益”》,很受启发。宋海涛认为,开卷有益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善读”。具体说来,做到开卷有益,首先需要重视阅读经典著作,其次也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必要的阅读技巧,第三还需要把读书学习与思考应用有机结合起来。笔者把上述三种“善读”之法分别概括为:精读、巧读、问读。

  除了这三种方法之外,笔者结合毛泽东的读书方法做三点补充如下,为大家“开卷有益”助一臂之力。

  一是恒读。明朝理学家胡居仁曾作一幅对联,叫做“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曾改此联以自勉,改作“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纵观毛泽东的一生,他就是持之以恒读书、坚持不懈学习的楷模。恒读之法,注重知识的积累,由量变到质变,可谓厚积薄发。荀子在《劝学》篇中也讲恒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骑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通俗的讲,就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二是攻读。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就针对读书看不懂的问题,介绍了一种“钻”的办法。这种读书方法是受到“木匠钻木头”的启发。他介绍说:“在中国,本来读书就叫攻书,读马克思主义就是攻马克思的道理,你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读不懂的东西要当仇人一样地攻它。现在有些人是不取攻势只取守势,那就不对,马克思主义决不会让步,所以不攻是得不到结果的。从前人称‘校对’为‘校仇’,校对确实很难,非以仇人对之是不胜所为的。”他还说:“正面搞不通,可以从旁的方面着手,如打仗一样,顽强的敌人,正面攻不下,就用旁袭侧击,四面包围,把它孤立起来,这样就容易把它攻下。学习也是一样,正面的东西一时看不懂,就从旁的东西看起,先打下基础,就可以一点一点地搞通正面的东西。”毛泽东这两段谈话,可以分别用两个词概括:一个是“术业有专攻”,一个是“旁敲侧击”。总之,读书就要采取“进攻”的方法,不能退缩。书本和知识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三是研读。毛泽东读书学习,不仅坚持个人自学,而且注重集体学习,对于重大难题,则率众“群而攻之”。这就是把大家动员和组织起来研读的办法。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提议成立中央学习组并亲任组长,把各地高级干部召集到延安,封闭起来读书,营造学习风气,掀起读书热潮。新中国成立以后,据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介绍,从1958年11月到1961年6月,毛泽东在全党范围内先后四次提倡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学政治经济学。其中,毛泽东第三次倡导全党读书就提到:中央各部门、各省、市、自治区都要以第一书记挂帅,组织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小组。之后,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便积极响应毛泽东的提议,纷纷组织读书小组,研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社会主义部分)。1959年11月,在海南休假疗养的刘少奇率先组织了读书小组,著名经济学家王学文、薛暮桥等参加。1959年12月到1960年2月初,毛泽东自己在杭州组织了读书小组,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等参加。1960年2月,周恩来也挤出时间到广东从化组织读书小组,李富春、陶铸、宋任穷等参加。成立读书小组就是开展研读研学的重要组织形式。通过这种集思广益的形式,汲取集体智慧的结晶,就能从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促进和保证开卷有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的读书链:成习惯 长知识 生智慧 会创新
·下一篇:毛主席爱读书
·“缅怀革命先辈,传承红色文化”研讨会在京举行 吴连登发言(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下)——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吴连登谈毛主席养生之道(上)——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继续在京举行(组图)
·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2周年暨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第15届研讨大会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年会暨《毛泽东的饮食文化》首发式在京举行
·百名抗美援朝老兵、千名隆尧三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共同纪念毛泽东诞辰121周年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应邀参加2014清货网第一届创业英雄博鳌论坛大会
·社会各界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1周年(组图)
·庆祝共和国65周年国庆庆典暨社会改革发展杰出贡献人物高峰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组
·2014环保低碳与食品安全论坛
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养生饮食文化研究会”。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