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读过的《诗经》 |
2009-02-17 11:03:34 |
|
作者:《毛泽东遗物故事》龙剑宇、夏佑新 |
浏览次数: |
|
|
|
|
《鸱鸮》等七篇。五四运动之后,毛泽东对相传孔子修订的《诗经》仍然钟爱,1920年3月14日,他在给周世钊的信中引用了《诗经.小雅》里的句子:“像吾等长日在外未能略尽奉养之力的人,尤其发生‘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痛。”
毛泽东晚年仍喜读《诗经》,其中的句子他信手拈来。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写给陈毅的信,中心内容是谈诗的形象思维,他分别解释了赋、比、兴三种创作手法,而这正是由《诗经》所首创。
1964年8月18日,毛泽东在北戴河同哲学工作者谈话,专门评价了《诗经》:
有人批评孔子西行不到秦,其实他选的《诗经》中的《七月流火》,是陕西的事。还有《黄鸟》,讲秦穆公死了杀三个大夫殉葬的事。司马迁对《诗经》品评很高,说诗三百篇皆古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大部分是风诗,是老百姓的民歌。老百姓也是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心里没气,他写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獾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尸位素餐”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是怨天,反对统治者的诗。孔夫子也相当民主,男女恋爱的诗他也收。朱熹注为淫奔之诗。其实有的是,有的不是,是借男女写君臣。
毛泽东对《诗经》的深刻认识,显然是一生都喜读,才读出个中滋味。直到他临终前三年,他仍对《诗经》念念不忘。1973年8月17日,他会见美藉华裔科学家杨振民时说:“《诗经》是2000多年前的诗歌,后来做注释,时代已经变了,意义已不一样。”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