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韶山毛氏家族与中国传统文化:四、韶山毛家“国家”观念 |
2009-02-19 09:59:08 |
|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
浏览次数: |
|
|
|
|
“修身、治国、平天下”,国与家在儒学中是二而为一的。国之产生本就源于血缘维系着的氏族和部落,其最基本的细胞便是家。在中国,自从夏禹传位于猴儿子启,变部落联盟首领由公推的禅让制为王位的世袭制,“家天下”的局面就开始了,在整个封建社会,国就是天子的“私产”――家,而构成大家、小家之成员,只要是信奉儒家思想的,便也自觉地认同了这一事实。所以中国普通老百姓,大多是听任那最大的家长――皇帝去经营“家产”的,而自己只知道不停地劳作、生息。只有当外族入侵或皇帝昏庸时,才有揭杆而起的――这些人便成了出类拔萃的英雄。英雄们的伟大在于,他们唤醒了民众,并率领民众齐心协力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韶山毛氏家族的国、家观念也是密不可分的,其中渗透了强烈的家族、血缘和民族意识,外在的表现则为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从大小毛公的传诗,毛遂的自荐使楚,到毛贵的造反,及至明代大批毛姓为官参政、清代毛姓闭门治学,都透露着强烈的汉民族意识――中国毛姓始祖毛伯郑,身上流淌着纯正的华夏血液,他之后,毛姓代代以汉民族天下为己任;当国难临头时,其挺身而出;当民族压迫沉重时,冲天而起,当自感无力回天时便埋头于古籍之研究、整理或其它学术,太平盛世则又发奋仕进――韶山毛氏家族,实在是中国各姓氏家族之优秀典型!
中国历史的近五六百年即元明之际,到清末韶山毛氏家族,也正是体现了全中国韶山毛氏家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这一优良传统!
毛太华之远离江西,始因于是非难明,为保家族计,乃避祸滇西,到了朱元璋横扫天下,他便投入军中,为汉民族的重振立了功,功成而身退,他带着他的子孙来到湘中;韶山毛氏家族在明代尚有为县丞、岁贡者,至清代汉民族再度沉沦,毛家人们自感回天乏力,韶山冲就成了毛姓长期隐居、不闻世事的桃源胜境。由清初一直到咸丰年间,韶山毛氏家族默默无闻――但这种沉默,决不是弱者的沉默,与其说是沉默,不如说是新的酝酿。我们只要从清乾隆二年(1737年)首修的《毛氏族谱》留存下来的一些文章中,就能看出,在民族压迫深重的清代,韶山毛氏家族仍然涌劫着一鼓不屈、向上、渴盼的热力――人们的心并没有被200年的沉寂压死,他们在暗暗地祈盼伟人的诞生,以恢复大汉民族的天下!
清乾隆间,一位叫戴炯的举人在《韶山毛氏族谱》二修二卷中吼出了韶山毛氏家族的心声:
何韶山一区,有似乎脱颖者,为之卜筑也?夫山水秀绝,必生奇才。韶山虽不在中州往来之地,赋客骚人所不到,必将有秉山川之秀,追踪古先生(指战国时的毛遂――笔者注)其人者,为国之华,为邦之望,使人与地俱传!
这似乎是对韶山、对毛家将出现伟大人物的惊人预言!
而这更反映了韶山毛氏家族内部的一种热血沸腾――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黄帝裔孙的一支;毛氏,再也不甘沉沦了,他们要奋起!他们似乎已预感到清廷已由盛转衰――清乾隆至道光,乃是清王朝盛极而衰的分水岭,韶山毛氏正是在这个时期,第一次纂修家族大典:族谱,建造家族权力机关――宗祠。这决不偶然的!__韶山毛氏家族经过由明初到清中后期400年的长期积聚,不但在农耕与诗书上有了较雄厚的基础,更重要的,在于家族内部,一股昂然之气,可以说是智与勇,发家与兴国互相融合的磅礴正气正在勃然升腾――他们通过修谱,激发了家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他们已不满足于大小毛公的传《诗》,也不满足于毛奇龄的注经,他们追慕着拯国家于倒悬的毛遂:
六国时有毛先生遂者,值赵平原君好客重士而卒略先生。想其交游淡泊,容貌质朴,无以
|
|
|
|
|
|
|
|
|
|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