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毛宇居本人1960年回忆:
井湾里果然有许多好处,毛泽东在此看了大量“杂书”
他常常以“正书”竖在位子上,《水浒》、《三国》、《西游》……则藏在下面,这的确也蒙混了一阵子,但有时毛泽东看得忘了情,竟眉飞色舞起来,“花招”终于败露。其事也传到七八里外的上屋场。
“好小子!老子辛辛苦苦弄钱供你读书,你却不务正业!白读还不如不读――跟我回家做事!”
父亲再一次发怒,正好家里缺劳力。毛泽东便卷起铺盖回了土地冲。
而毛泽东对旧式教育制度的反抗也告一段落。他的矛头,转而直指封建的家长制。
1906年前后,毛泽东采取直接的或间接的方式,与旧的教育制度进行了多次的斗争,虽然这种斗争基本上出自本能,而且远远谈不上动摇私塾教育的根基,但是作为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敢于在儒教力量最雄厚的领域作出这样的举动,已是难能可贵,而且,这也为以后毛泽东的成长,为1925年在故乡的彻底革命奠定了基础。
这些斗争的直接结果是引发了塾师和父亲的不满,因而在短短的四五年内,毛泽东竟换了五所私塾,真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到了1906年冬,他便再也无法在私塾呆下去――他被父亲“勒令退学”,回到上屋场进行“劳动改造”!
毛顺生原意本在于对儿子的失望,并多少带有惩罚的意味,却不料儿子的回来,更加使他烦恼,他等于把一名“强硬”的“对手”摆到了自己面前!他的那种由儒教以及毛氏“王国”的“法律”赋予的家长权威,现在竟然面临着儿子的挑战!
1907年,毛泽东从井湾里回来还不久,毛顺生试图将一件儿子不愿意的事强加到毛泽东身上。读者应该还记得,几乎也是这个年龄――十三四岁,毛顺生由父母作主,“娶”了一位比他大三岁的女孩――文七妹为妻。毛顺生没有丝毫反抗地接受了这桩婚姻,五年之后正式成亲,所幸文氏是一位极贤良的女子,他们的结合还算幸福。如今,毛泽东14岁,毛顺生如法炮制,也给儿子定下一门亲事:十几里外的杨林庙,有一个18岁的罗姓女子,走进了毛家……然而毛泽东已非当年的毛顺生,他坚决地拒绝了父亲的这份“好意”,并且还与父亲闹翻了脸――这使毛顺生大丢面子,至此,他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的愤怒!而毛泽东根本不顾这一切,他要求知和自由!
14岁的毛泽东已公然向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发起了猛烈攻击!
面对儿子的反抗,父亲没有一点办法,他最后一招,只有命令儿子进行田间劳动――这是毛泽东没有任何理由反对的,因为家里正缺劳力,总不至于让母亲和年幼的泽民、泽覃出大力吧!事实上,毛泽东对于劳动是从未有过怨言的。早在几岁的童年时代,他呆在外婆家时,就与表兄弟们拾粪呀,扯猪草呀,很逗外婆喜欢。回家之后,放牛的事也让他包了,此外,砍柴、扫地、挑水……他尽力分担父母的家务。
现在,为了让父亲无话可说,他劳动非常卖力,而且相当细致。踩田,人家一两遍,他三四遍,见了草就扯;喂牛,他用铁箆子将牛毛梳得干干净净;牛栏、猪楼屋,清清爽爽,因而,猪牛很少生病。他还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瓜菜。
然而,监工一样严厉的父亲对儿子还是不放松。毛泽东和小弟泽覃收拖泥豆,小弟不安生,拣了稀疏的地方收,泽东则一头收过去,父亲来了责骂道:“你比弟弟大11岁,做事还当不了他!”毛泽东让父亲不要只看面积,不看数量。父亲细察一番后这才无话可说。
父子双方,自从因包办婚姻而闹翻,彼此都显得沉默。毛泽东在沉默中思考,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