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长篇连载 >>《毛泽东的家世渊源》
第十六章 韶山的经历与毛泽东的一生:二、衣食之道
2009-02-18 10:25:13
作者:《毛泽东的家世渊源》龙剑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毛泽东的生活习性是地地道道的韶山特色,早在少年时代里,父亲的严格要求,就打上了上屋场的印记。
“我家吃得很俭省……他(父亲)每月十五对雇工们特别开恩,给他们鸡蛋下饭吃,可是从来没有肉,对于我,他不给蛋也不给肉。”

    这便是毛泽东1910年以前在故乡时,他与他父母、弟弟们的生活情形。
    对于父亲毛顺生来说,他恪守“好吃如小赌”的信条,为了积累资财,他领着全家过着清教徒式的日子--除了四时八节和来客的日子,桌子上是不见荤腥的,就连食用油也是从山里摘了茶籽榨出来的清油。不过,这与毛母文氏之吃斋信佛是非常相宜的。最能忍受这种生活的是母亲,最能克制自己食欲的是终日为生计奔忙的父亲,而最不可理解的是毛泽东!
    这样,毛泽东少年时代的饮食,便几乎全属于“素”的范围了,我们不妨列举韶山冲保持至今的一年四季的食谱如下:
    主食为稻米,杂以红薯、蚕豆。菜蔬品种繁多,四时皆有不同。
    初春淡季食白菜、牛皮菜、莴笋,茎与叶均食;待白菜开花时,有将近一月的白菜笋旺季,除掐下炒吃,还晒成干或制成泡菜。
    仲春至夏秋,南瓜、冬瓜、丝瓜、苦瓜、茄子、苋菜、辣椒大丰收。
    由秋入冬,菜蔬锐减,只有萝卜、白菜、冬苋之类了;严寒天气,只得从坛中取出干菜、泡菜炒吃或打汤;也有芋头、红薯、白薯的贮存。
    韶山人餐餐不可少的就只有一样:辣椒。毛泽东吃辣椒很有名,这是他在故乡养成的生活习性--这也是父亲所唯一不加限制的食物。
    耐人寻味的是,简单的饮食,最初由父亲强制实行,后来却成了毛泽东的习惯,甚至到了他已成为党和人民的领袖,有足够的条件讲究饮食时,他也不改。据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回忆:
    进京后,每餐是四菜一汤,来客人就在这四个菜基础上加几个菜。荤素各占一半。荤菜一般有:米粉肉、红烧肉、鲤鱼、胖头鱼。素菜一般有:辣椒、空心菜、苦瓜、豌豆、菠菜、冬瓜、马齿苋等。荤素结合的一般有:肉片炒苦瓜、肉片炒豌豆等。汤,一般是清淡汤,或雄鱼头汤。每餐都有几个小菜,如少放点油煎的小青椒、腐乳等。主食有蒸的米饭(多是南方红大米或大米和小米的二米饭)、馒头、面条、麦片粥、馒头片、稀粥,有时以烤红薯代主食。饭后毛泽东没有吃水果的习惯,特别是到晚年,他的牙齿不好,一吃就痛,就更不能吃了。平时也没有吃零食的习惯。1

    红烧肉,对于毛泽东是最好的补品;辣椒,他终身嗜好;如果说饮食方面毛泽东有特殊要求,那么,对红烧肉和辣椒的嗜好算得上。“馋的时候,一般一周左右要吃一顿红烧猪肉,他很少吃牛羊肉。……他每次吃红烧肉时,都是蘸着带辣椒、酱油等佐料吃。” 这正是典型的韶山人的吃法!
    苦瓜、茄子、马齿苋、芋头之类是最常见的菜。我们不妨将他1966年6月在韶山冲滴水洞居住时的一份食谱列出:
    红烧鲫鱼,火焙米虾炒辣椒,
    清炒马齿苋,苦瓜烧肉,
    雄鱼头打葱汤,
    干饭二两,烤玉米一只或稍加面条。

    毛泽东一天两顿的习惯,也是在故乡养成的。过去,韶山的农民为了节省粮食,常常是一天只吃两餐(闲时尤如此),毛泽东的外曾祖母贺氏就以这种克勤克俭精神振兴了唐家岮的家业,毛顺生也以同样的方式改变了上屋场的困顿。从上屋场的家居什物看,没有酒器、酒具,也未见有人们回忆毛泽东父亲喝酒,这一点也影响到毛泽东,他不能喝酒,也不爱喝酒。“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六章 韶山的经历与毛泽东的一生: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下一篇:第十章 审视韶山毛家人物:二、良师毛麓钟
·毛泽东遗物馆的大数据与展出内容(组图)
·从毛主席遗物中学习艰苦朴素的精神
·毛泽东遗物馆是“三严三实”的标本馆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清洗100件毛泽东晚年穿过的衣物
·毛泽东遗物馆列为湖南省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
·【毛泽东遗物故事】不同寻常的单腿眼镜
·【毛泽东遗物故事】“结实耐用”的旧毛巾
·【毛泽东遗物故事】道是无情却有情
·【毛泽东遗物故事】补了73个补丁的睡衣
·【毛泽东遗物故事】英文单词卡片
毛泽东遗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毛泽东遗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毛泽东遗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