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张云龙(1910~2006),永定县湖雷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一00团通信副排长,红一军团总部通信连排长,红三军团保卫局侦察科科员,第十三团副特派员,军委警卫团连指导员、连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部参谋,第一支队参谋,军部特务团参谋长,第一师三旅七团副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师三旅八团团长,旅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六师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六十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七兵团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军长,北京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2、张水发(1919~2008),连城县城关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二局译电员、译电组组长,中共陕甘宁省委机要科科长,省军事部政治部青年科科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政治指导员、大队组织干事,八路军总政治部锄奸部干事,军委办公厅政治处干事、通信科科长、通信处主任,军委总参谋部秘书。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局科长、处长,第一局二室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委一局副政治委员,作战局副局长兼作战部办公室主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师长,军副参谋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办公室主任,高等军事学院战略教研室副主任,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军区司令部顾问。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3、张宜步(1913~ ),永定县湖雷乡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八军团卫生部书记、参谋处书记;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一团技术书记,青年纵队政治部秘书兼总务科科长,新编第四旅供给处政治委员,冀南军区供给处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后勤部政治处副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供给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兼供给部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后勤部部长,华东军区海军后勤部副部长、部长,海军舟山基地副司令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34、张新华(1911—2003),福建省宁化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军委红星炮兵营连长,红二方面军第四师十一团团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参谋长,独立第二团团长,一二O师第三支队副团长兼参谋长,晋西北军区工卫旅参谋长,晋绥军区第八军分区二十一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吕梁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晋绥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十二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炮兵第七训练基地司令员,福建军区炮兵司令员,南京军区炮兵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5、张雍耿(1917—1994),福建省宁化县人。一九三一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闽西红军永定大队大队长,第七支队特派员。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三团政治处调查股股长,新四军教导总队政治处调查科科长,第三支队军法处主任,新四军第六师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中共苏南区委社会部副部长,苏南行署公安局局长。解放战争时期,任苏浙军区浙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二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三野战军二十军五十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师政治委员,军政治部主任,军副政治委员,福州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指挥所政治委员,军政治委员,沈阳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济南军区空军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36、陈忠梅(1918~2000),永定县湖雷乡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第二师二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直属队青年干事,三四三旅六八五团连政治指导员,东进支队第二大队营副政治教导员,营政治教导员,一一五师教导第五旅十三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第十三团副团长,山东军区特务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东野战军第八纵队二十四师参谋长、副师长,第二十三师副师长、师长,第三野战军二十六军七十八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军长兼参谋长,要塞区司令员,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司令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7、陈海涵(1914~1994),上杭县旧县乡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一0二团连长兼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宣传队中队长,军委炮兵营政治委员,红三军团第四师十二团营长兼政治教导员,第十团政治处主任,红一军团第四师十团政治委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队长、副大队长,晋察冀军区特务团政治委员,第一团政治委员,第五军分区参谋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二旅副参谋长、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旅参谋长,西北野战军第六纵队教导旅旅长.纵队副参谋长,纵队参谋长,第一野战军六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北军区空军参谋长,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主任,桂林步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8、陈茂辉(1912~ ),上杭县旧县乡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上杭县赤卫团排长,红一军团第二师六团连政治指导员,福建军区独立营政治委员,闽西一分区组织科科长,中共上杭县区委书记,永埔县委副书记。坚持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二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科长,新四军政治部民运部科长,苏中军区如皋自卫总队总队长,如皋警卫团副团长、团长,第七师兵工厂政治委员,苏浙军区第二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时期,任华中野战军特务团政治委员,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十一师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副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三军六十八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委员,江苏省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三政治委员,南京军区政治部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39、林伟(1914~1979),武平县武东乡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三十五师一0五团宣传队队长,红一军团第三师司令部参谋处书记、译电员,红九军团司令部参谋处测绘员,红三十二军政治部秘书科股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前方总指挥部作战参谋,作战股股长、通信科副科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局局长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华北军区司令部通信处处长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通信学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