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启修
闽西籍部(军)级领导干部邓启修革命故事:
邓启修(1917-2004),上杭县通贤乡人。1931年在江西参加红军,同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并被派往瑞金红军卫生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任红五军团37团和红三军团第10团卫生队长。参加了中央苏区第四、五次反“围剿”战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途中调任红一军团卫生队队长,到达陕北后在教导营、骑兵营当医生。抗日战争时期,邓启修历任115师骑兵团卫生队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二分校卫生处处长、冀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冀热辽军区卫生队队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邓启修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卫生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邓启修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毕业后历任大连生物制品研究所所长,中央卫生部司长,中央保健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和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等职。2004年2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邓启修从青少年时期投身革命到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直担任卫生队长一职;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长期担任部队医疗卫生的领导工作;建国后,为新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建国初期中国生物制品的研制工作、中国原子弹研制中的卫生防护以及中央领导人的医疗保健工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邓启修任冀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冀热辽军区卫生队队长等职,参加了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邓启修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卫生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46军卫生部部长,参加了辽沈、平津等战役。
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是在抗日战争初期,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东暴动中保留下来的部分武装力量为基础组建的。
1938年7月,中国共产党冀热边特委在八路军第四纵队配合下,发动和领导了冀东20万工农抗日武装暴动,建立了抗日武装。之后,中国共产党又陆续派遣许多红军干部到这支抗日力量中担任各级领导,邓启修也在这期间被派往冀东担任卫生部长。10月,主力撤到平西抗日根据地整训,冀东只留下三支游击队坚持斗争并得到迅速发展。1940年7月,这支武装力量编为晋察冀军区第十二军分区,李运昌任司令员,李楚离任政治委员,辖第十二团、第十三团,曾配合主力部队参加百团大战。1945年底,根据晋察冀军区统一整编部队的命令,冀热辽军区改编为冀东军区,并将其所辖的部分部队改编为4个野战旅。野战旅的编成,标志着冀东武装已走上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中第12旅、第13旅部队,后来分别发展成为第46军之136师和137师。
自卫战争开始后,这支部队在冀东军区司令员詹才芳的率领下,立即投入了粉碎国民党军队进犯解放区的斗争,接连进行了承德保卫战、香河保卫战、打退美军直接进犯的安平作战等战斗战役,保卫了冀东解放区。通过上述作战,使得这支新成立的野战部队在战术思想、战斗组织和作战指挥方面,均取得明显进步,并培养起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战斗作风和近战夜战的能力。邓启修也随所在部队参加了这些战斗,不仅医疗卫生技术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实战经验,领导和协调能力也有了极大地提升。
1947年5月,冀东军区改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8月,在河北遵化地区正式编成东北民主联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詹才芳,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中权,参谋长袁渊,政治部副主任徐光华,全纵队2.3万余人。邓启修担任九纵卫生部部长。不久,部队先后进入东北地区,参加了秋季攻势和冬季攻势作战。
九纵出关后的第一仗,就是在夏季攻势中配合八纵,在杨家杖子围歼国民党第49军。邓启修带领纵队卫生医疗部门担负着医疗救助重任。九纵出关作战,第一仗就取得歼敌5000余人的大胜,不仅鼓舞了部队斗志,锻炼了部队大兵团作战能力,而且用缴获敌人的武器改善了自己的装备。为此与八纵一起受到东总的嘉奖。
随后,邓启修又随九纵进行了朝阳攻坚战、义西围歼国民党第92军等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