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
红色故事
碧血铸丰碑
2011-02-22 11:44:35
来源:红色闽西网
作者:林焕珍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在龙岩城区虎岭山闽西革命烈士陵园内,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纪念碑,它就是人们熟知的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碑碑身四周建有三层花岗岩围栏和三层台面。碑高25.35米,碑身南北有“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9个阴刻鎏金楷字。碑顶为月亮云彩图案浮雕。碑座四面镌刻着邓子恢、张鼎丞、伍洪祥、魏金水的题词。整座纪念碑全部由白色花岗岩砌成。周围绿树成荫,庄严肃穆。闽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56年,是为纪念在历次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数万闽西革命先烈建的,是闽西为中国革命胜利付出巨大牺牲的标志建筑,也是人们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

    闽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创建并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闽西人民从1926年建立中国共产党组织到1949年全境解放,坚持斗争20多年,赢得了“红旗不倒”的光荣赞誉。在峥嵘的革命岁月里,闽西数万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献出了宝贵生命。仅目前已查明的在册革命烈士就有2.4万人。其中:担任县团级职务的259人,担任地师级职务的53人,担任省军级以上职务的24人;共产党员3929人,共青团员1879人。

    才溪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著名的模范区、模范乡。在土地革命斗争中,才溪人民在政权建设、经济建设、扩大红军、拥军优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为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一面光辉旗帜,曾被毛泽东称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在这面旗帜上,凝结了才溪人民开拓创新、拼搏奉献的革命精神,也渗透了革命烈士的鲜血。据资料统计,当年才溪区总人口8782人,革命烈士有1192人,平均每10个人中有1.4个烈士。其中:一门二烈士60户,一门三烈士5户;兄弟烈士58户,父子烈士4户,夫妻烈士2户,叔侄烈士1户。

    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次震惊中外的伟大历史壮举,是一曲响彻云霄的革命战歌。从闽西、赣南出发的8.6万中央红军长征队伍中,有2.6万闽西儿女。他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中,担负着前锋后卫、政工后勤、侦察救护等特殊而繁重的任务,特别是在血战湘江、突破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攻占腊子口等战斗中屡立奇功,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在突破湘江战役中,由5000多闽西子弟组成的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担负全军后卫,绝大部分壮烈牺牲,血染湘江。由闽西红军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改编而成的红九军团第二十二师中的2000闽西子弟,在甘肃高台战斗中,大部分英勇牺牲。长征到达陕北后,参加长征的闽西儿女幸存者已不足2000人。可以说,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平均每走一里路就有一位闽西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抗日战争中,有5000多闽西儿女编入八路军和新四军。他们奋战在祖国大地,热血洒遍各抗日战场。仅在皖南事变和塘马战斗中,闽西籍将士就牺牲了近1500人。担任山东战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陈明、新四军十六旅政委廖海涛、二支队政治部主任罗化成等烈士是抗战中为国捐躯的杰出代表。

    在解放战争中,数千闽西儿女,高举人民解放大旗,鏖战华北,浴血东北,逐鹿中原,经略华中,驰骋华东,奋战华南,进军大西北,解放大西南……战斗足迹踏遍了中华大地,在中原突围、攻占清风店、保卫延安、苏中大捷、临汾攻坚和辽沈、淮海、平津、渡江等战役中尽显神通。在战火中倒下了华东野战军副参谋长张元涛、第三野战军师长伍上同、黄步忠、中共闽西特委副书记马发贤、中共粤东地委书记张全福等众多闽西籍英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人民的解放。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朱老总结婚品罐头
·回首模范苏区,宣传红色文化——“红色闽西网”开通了
·回首模范苏区,宣传红色文化——“红色闽西网”开通了
·江山、王忱:回首模范苏区,宣传红色文化——“红色闽西网”开通了
·特稿:回首模范苏区,宣传红色文化——“红色闽西网”开通了
·忠魂双双
·张鼎丞的折扇
·英雄的革命接头户陈客嫲
·血洒沂蒙的英雄夫妇陈明、辛锐
·伟大的革命母亲
·舍己救人的阙桥书烈士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