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斗争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刘洋
浏览次数:
2025-08-22 15:57:1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武装力量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团结方法,指明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未来的战斗任务。指示信全文一万三千多字,首次明确提出在东北地区组织反日统一战线的策略:尽可能的造成全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聚集和联合一切可能的,虽然是不可靠的动摇的力量,共同的与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斗争,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的宏大气度格局和历史担当。

    指示信一经发出,东北各地的党组织迅速实现了斗争策略的转变,主动争取其他抗日武装力量的支持与合作,东北各地反日游击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抗日同盟军和反日联合军,抗日队伍得到迅速壮大和发展。1936年2月20日,为响应《中国苏维埃政府、中国共产党中央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关于建立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各军联合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十一军,抗日武装和游击区的根据地建设都得到迅速发展,东北抗日联军成为东北抗日战场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主张激发了民众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的爱国热情,各族人民不分阶级阶层、不分民族籍贯,都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日洪流,汇集起浩浩荡荡的抗日大军,东北的抗日斗争走向高潮。

    14年艰苦卓绝斗争,铸就东北抗联精神。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爱国将士以共产党员强大的人格力量感召和引领无数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这场关系民族存亡的斗争,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烈篇章。

    记者穆青曾描述过东北抗日联军面对的艰苦处境,“在抗日战争期间,我亲身经历了无数苦难……但是,比起东北抗联遇到的困难,实在是算不了什么……论其战争的残酷性、艰巨性,没有一支是超过东北抗联的”。首先是敌人的残酷,日军在东北地区施行“归屯并户”“粮谷出荷”等政策,切断抗联与百姓的联系,并以数倍于抗联的兵力多次进行大规模“篦梳式”“踩踏式”的“讨伐”“逮捕”,毁灭根据地,切割游击区,妄图彻底消灭抗联。其次是环境的艰苦,天寒地冻、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孤悬敌后、无枪无弹的斗争环境,缺衣少食、无医无药的生存环境……但即便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抗联将士不屈不挠、毫不气馁,以顽强的毅力坚持抗战14年,是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条件最艰苦的抗日队伍。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爱国将领的率先垂范。

他们以身许国,勇赴国难。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放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大好前程,投身抗日第一线的爱国青年张甲洲、冯仲云、于天放;国民党军队纷纷入关避祸,他却号召“中国共产党人一定要与东北人民同患难共生死”“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与敌人抗争”的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毅然告别新婚妻子奔赴东北,宁肯舍弃全族亲人也不当叛徒,至死高呼“死也不当亡国奴”的抗联将领陈翰章……他们或投笔从戎,或毁家纾难,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誓死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

他们对党忠诚,信仰坚定。东北抗联曾长时间孤悬关外,与党中央失去联系,但抗联将士们从未失去信念,从未放弃战斗,始终坚持把自己置于党的领导之下,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魏拯民曾在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报告中写道:“我们有如在大海中失去了舵手的小舟,有如双目失明的孩提……我们终日所希望的,就是不要再度长期中断了联系。”杨靖宇曾对战士们说:“一个忠实的共产党员,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可动摇的,最后胜利的决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
·河北省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召开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组图)
·江桥抗战纪念地:抗日斗争的枪声在这里响起(组图)
·孤悬敌后的浙东抗日斗争
·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抗日斗争的领导中枢
·投身抗日斗争(组图)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在京举行首发式(组图)
·《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在京举行首发式(组图)
·江山、李学叶:《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在京举行首发式(组图)
·特稿:《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在京举行首发式(组图)
·特稿:《冀中人民抗日斗争文集》在京举行首发式(组图)
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辽宁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