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民群众是襄阳城市的主人,也是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人民群众是襄阳城市的主人,也是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是主人,就应该拜人民群众为师;是主体,就应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素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认识的主要来源。一方面,自觉地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问计。毛泽东在延安结交普通农民杨步浩,后来老农用两人合影做“通行证”,进到了中南海。再如延安时期开展的大生产运动,当时为了战胜困难,坚持长期抗日,缓解军民供需矛盾,朱德亲赴南泥湾对当地土壤、水源等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多次向当地群众请教,最终向中央建议开垦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不仅实现了边区许多部队粮食、经费全部自给,边区老百姓的负担一下子也减轻了许多,极大地密切了党群、干群以及军民关系。另一方面,十分注重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水平,提高人民群众认识能力。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陆续在陕甘宁边区创办了一系列干部学校,主要有陕北公学、马列学院、鲁迅艺术学院、泽东青年干部学校、中国女子大学、延安大学等。据统计,陕甘宁边区先后创办了1380余所学校。此外还广泛开展各种社会教育,许多群众能够读书看报,人民群众文化水平以及文明程度大大提高。近年来,襄阳市委市政府坚持弘扬延安精神,自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在具体工作中,按照落细落小落实的要求,抓好阐释解读、传播普及和实践养成,让积极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蔚然成风。坚持科学理论武装,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层次阐释和解读,特别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内在关系讲透彻、说明白,把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纳入科学理论宣讲、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通过宣讲学习,引导人们准确理解核心价值观实质内涵。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到日常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热点引导和舆论监督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坚持融入结合,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主题活动,通过演讲比赛、书法展、征文比赛、寻找最美教师、最美医生、最美母亲、最美家庭、诚信模范等群众性活动,培树一批“身边好人”。同时,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从制度层面保障并加大人民群众参与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力度。编制生态市建设规划纲要,建立生态红线管控制度,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制度,细化汉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办法;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建立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制、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实行最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坚决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危化品污染等重大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确保无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本身就是一项群众性的实践活动。公众参与,潜力巨大,前景可观,大有可为。能不能把人民群众发动起来,是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与否的关键;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也是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作者:陈志华系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市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会成员;李家武系中共襄阳市委党校杂志责编、市党史学会副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