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日,段两名男子在北京地铁6号线上对骂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在这个名为“北京男子地铁与人对骂:是不是卖早点的?别来北京!”的视频中,分别作为“北京人”和“外地人”的两名男子互相谩骂引发众多网友热议,同时也有细心网友发现这个视频疑点颇多、疑似摆拍。一位现场目击者告诉北青报记者,两名男子不仅吵架毫无征兆、“约架”下车后不但没有打架还凑到一起看起了手机。北青报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视频中的两名男子均为演员,其中一名男子在社交媒体中向朋友承认此事系炒作。(《北京青年报》1月11日)
这种借社交媒体炒作的故事,已经不是一件两件了,名人炒作,不是名人也想炒作出名,更有丑劣行径和不以为耻被舆论传播后,有的受到惩罚,有的更加知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舆情后果。这种消费公共舆论之风不可长,一是导致媒体正能量越来越少,好人不好做;二是导致人们对社会的观察越来越丑恶,产生社会“没有一个好人”的错觉。上海鸡爪女事件,本来是一种人人批评的丑行,可是随着媒体的发酵,特别是央视专访后,声名大振,身价不降反涨,尽管这个社会人们的包容心强了,但是真善美假恶丑都不分的状况也越来越严重了,好人坏人都不分,养虎为患,助纣为虐,最终后悔都来不及的事情也层出不穷。央视等媒体何不把这些时段聚焦普通民众聚焦点正能量呢,不要总是跟风炒热点。以前曾经因为媒体的大篇幅宣传反而造就“罪恶英雄”的拙拙怪事,让我们现在还没有清醒!
舆论效应还会对法律带来不公正的影响,昨天两大媒体就出现打架的声音,是不应该的,让围观者和广大读者无所适从。舆论审判,未审先判,曾经使不少案件被绑架,导致断案不够精准。负能量的东西占据媒体更多的空间,除了对人们的信心产生打击之外,也会让媒体的良心和公正受到动摇,而正能量被忽悠,同样让媒体的威信受到质疑和挑战,当前浮躁的社会里,自私和缺德的世界观充斥着不少人的头脑,考虑问题十分简单,根本不动脑筋,要么人云亦云跟风无知,要么凡是中自己意的就认为正确,甚至立场观点随风摇,而不是坚持正确的真理,看不清问题的实质,把不住发展的方向,简直成了蚯蚓一般。
当然减少消费舆论,需要基层有着扎实的工作作风,对正能量的宣传必须严把见面关审稿关,采访的深入,细节的精准,写作的细致,尤其是典型的宣传不能任意拔高,最终弄得骑虎难下,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减少消费舆论,不要随意出议题,象每年都炒炒的放假问题,至今都是媒体资源的巨大浪费,而最近的退休还要交医保费的问题又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这些议题本身就是与人民意愿相违背的,需要反思的是我们一些官员、一些专家教授为何热衷于利用舆论炒作议题,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民众,这种不平等的舆情状态,使得人民的声音被淹没了,浪费了群众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了媒体的资源。一些媒体的读者来信版没有了,一些媒体的群众建议版没有了,一些媒体的群众工作处没有了,他们还剩什么呢?必须适应社会需求,重新启动为民服务的渠道,才能把反映党和人民意志的媒体战斗力影响力找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