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忽视党员的先进性,许多人只讲“党员也是人,也是公民”的衡量尺度,使党员混同于一般社会成员。党员领导干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是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必须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才可能抵制权力腐蚀,才有群众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资格。党员领导干部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所谓“上所化曰风”。笔者认为,当前党员的先进性没有很好地对广泛性发挥凝聚引导作用,没有成为全社会景仰、向往的标杆。相反却有淹没在广泛性中的趋势。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社会一旦失去先进性导向凝聚作用,广泛性的要求也势必难以保持。党员目无党纪国法,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歪邪,道德滑坡就更加不可避免。因此,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要求共产党员具有先进性,要起到模范作用,要通过教育、制度、监督、制裁等各种手段,让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真正成为全党的实践,让人民信服我们。
3、弘扬西柏坡精神应增强创新意识。
当初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是个创新,强调用民主办法跳出历史周期率也是创新。我们弘扬西柏坡精神,特别应增强创新意识,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有所创新。从内容上讲,我们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充实新的思想内容,确定符合形势要求的具体标准。使其更具有生命力和针对性。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是同时代发展密切相连的。在今天讲艰苦奋斗在一般意义上不再是爬冰卧雪,流血牺牲,勒紧腰带搞建设,而是不要搞脱离群众的高标准,事事要讲成本、讲效率。要解决党员的精神状态问题,要奋发有为,带领人民群众不断进步。谦虚谨慎更不只是领导干部要作谦谦君子,而是要善于发扬民主,成为能够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的领导者。从创新形式上讲,我们需要更多、更新的形式弘扬西柏坡精神,搞好党员的管理。改革前我们党员的管理主要靠教育,改革后,大家公认制度更根本。但制度是人制定的,是人去执行的。改革开放以来,对党员干部已制定了近百个不准,全国已有几十个文件要求管住大吃大喝,但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制度要执行得好,还是干部素质问题,教育才是根本。因此,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系,实际上提出了一种制度是要素之间的有机联接的管理理念,形成制度网络以提高执行成效,是用新的党员管理形式,保证建立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总之,形势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我们弘扬西柏坡精神要有当年毛泽东同志那样的创新精神,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规律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弘扬西柏坡精神给了我们许多理论思考、实践探索的空间,我们的党员干部多探索一点我们党自身建设的规律问题,也是弘扬西柏坡精神的题中应有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