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记忆
江西党组织创建的光辉足迹及时代启示
2024-06-29 11:09:19
来源:《江西日报》2024年6月17日第11版
作者: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新江西》封面

1927年6月,根据党的五大决定,江西区委升为江西省委,机关驻原黄家巷31、32号。 图为中共江西省委机关遗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在中国共产党江西地方组织创建10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追寻“江西三杰”创建党组织的红色足迹,感受奋斗历程、传承革命精神、答好新时代答卷。

    在一百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江西受官僚地主和军阀政客的支配,以及帝国主义魔爪的蹂躏,处处“充满了黑沉沉的、阴惨惨的色彩”。以“江西三杰”袁玉冰、方志敏、赵醒侬为主要代表的进步青年奋起求索,“使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他们持牺牲奋斗之决心,为江西地方党组织的创建作出重要贡献。此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幕幕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在赣鄱大地风云激荡。

    涌动:革命潜流,苦苦求索江西向何处去

    有学者将早期领导创建江西党团组织的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分为三类:一是“盗火者”,指在上海、北京等全国中心区域入党入团的江西籍青年,被上级组织指派回江西,代表人物如赵醒侬和邓鹤鸣;二是“深耕者”,指五四以来江西新思潮的本地引领者、支持者,影响力颇大的有袁玉冰和曾天宇;三是“搭桥者”,指在“盗火者”和“深耕者”之间搭桥牵线的先进分子,以方志敏和刘拜农为代表。

    1919年,五四运动的浪潮席卷赣鄱大地,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开始认识到,腐败黑暗的社会必须改变,他们努力探索“中国向何处去”。新思想涌流的闸门一经打开,各种社团报刊纷纷涌现。来自泰和县的袁玉冰,此时正在南昌二中就读,他阅读《新青年》杂志后即为其所吸引,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袁玉冰等人仿照北京进步青年的做法,决定组织社团、创办刊物,提高民众觉悟,以期改造社会。1920年夏,袁玉冰邀集同学黄道、徐先兆等人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社团——鄱阳湖社(后更名为改造社)。1921年5月1日,《新江西》正式创刊,这是江西本土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刊物,它“如同一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空,给广大青年指明前进的方向。

    在改造社的影响下,进步社团在全省各地纷纷建立。例如,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刘和珍、孙师毅等组织“觉社”,张世熙、曾天宇等组织万安青年学会,张朝燮等组织永修教育改造团等。社团周围集聚了一批倾向革命的进步知识分子,他们在组织领导各地革命运动和传播马克思主义过程中起到中坚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这些骨干相继加入共产党和青年团。

    1922年7月,为寻求改造社会的真理,来自赣东北的弋阳籍青年方志敏,毅然从九江南伟烈学校退学去了上海。他先后见到著名共产党人恽代英、张太雷和赵醒侬,并由赵醒侬介绍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8月下旬,袁玉冰也来到上海,“江西三杰”在沪首次会晤。他们深入交流赣沪两地形势、探讨江西革命路径。其间,他们拜访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钊、施存统、高君宇等。袁玉冰在李大钊的推荐下考入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思想进步很快,先后入团入党。“江西三杰”作为“光明的渴求者”,逐渐完成了从爱国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9月,在南昌东湖边百花洲席公祠附近,方志敏创办南昌文化书社并任经理。书社主要销售进步书刊,并成为联络革命青年、开展革命活动的据点。11月,受中共中央和团中央的派遣,赵醒侬回到江西,筹建地方团组织。学校放寒假期间,赵醒侬依托南昌文化书社开展革命活动,通过青年刘拜农,联络一些与团的宗旨相合的青年进行座谈,讲解革命理论、开展思想教育,从思想上解决入团的问题。这样的谈话会和讨论会接连开了几次,建团的时机逐渐成熟。

    1923年1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西地方团组织在南昌成立,有团员7人,即赵醒侬、方志敏、刘拜农、刘五郎、刘修竹、陈之琦、赵履和,指定刘拜农为临时书记。对近代江西而言,革命的星火已被点燃,这是一个全新的开端。

    破茧:冒死革命,挺身创建党组织

    冒着被北洋军阀迫害的危险,“江西三杰”等进步青年领导开展了组织游行示威、发展革命骨干等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之后“以团建党”奠定坚实基础。

    “就社会的现象,下切实的批评,并谋新青年的思想、生活、环境的改造”,这是《青年声》周刊的主旨。1923年1月,《青年声》在北京大学出刊后,社会影响很大。2月,“肩负特殊使命”的袁玉冰,化名王亚岑回到南昌,与赵醒侬、方志敏等携手大力发展团组织,在南昌二中成立江西民权运动大同盟,在心远中学成立南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充分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和极强的人格魅力。

    江西地方团领导的革命活动,很快引起反动军阀的不满。3月,袁玉冰在南昌牛行车站被抓捕,南昌文化书社等遭封闭,《新江西》停办,赵醒侬、方志敏被迫离开南昌。他们在给团中央的汇报信上说,“可以告慰的,就是这件事唤醒了好多的青年”“介绍了千万人们连做梦也料不到的名辞——过激党”“千百万的传单还没有这样的效果呢”。

    10月,青年团南昌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南昌地委)成立,在南昌设立3个支部,九江设立1个支部。年底,团机关刊《红灯》附《正义报》出版发行,团南昌地委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团员积极参与工人的罢工斗争,被关押8个月的袁玉冰也被营救保释出狱。

    1924年3月,参加中国国民党一大会议后,赵醒侬秘密返回江西,筹建共产党的组织。到南昌后,方志敏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4月,中共秘密联络点在南昌一平印刷所建立。在他们的持续奔走活动下,江西党组织的创建基础不断构筑起来。

    广大工人和青年群体被发动起来,并走向广泛深入的联合。5月7日,南昌40多所学校1.3万名学生集合游行,举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纪念“五七”国耻日。在九江,许多团员到南浔铁路和城内各工厂、各行业开展调查联络工作,先后帮助成立南浔铁路、码头运输、邮电、瓷业、裁缝工人联合会等行业工会组织,积极在女工、轮船、茶房等工人中开展活动,同时掌握了原有的“九江工业协会”的领导权。

    随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团组织迅速发展、工人运动风起云涌,江西建党的条件已经成熟。1924年5月,中共南昌支部(也称中共南昌特支)成立,赵醒侬任书记兼组织干事,邓鹤鸣任宣传干事。机关驻南昌解家厂附近。与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接受湖南党组织领导不同,中共南昌支部直属中共中央领导,是领导全省革命斗争的地方党组织。之后,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党中央的安排,该党组织先后发展为中共江西地委、区委和省委。

    洪流:风云激荡,工农运动如火如荼

    南昌文化书社被反动派封闭后,党的秘密工作迫切需要公开场所掩护。1924年6月,在赵醒侬、曾天宇的努力下,明星书店在百花洲45号开办,犹如黑夜的火炬照亮青年前进的方向。9月,国共两党合作创办的私立黎明中学开学,校址在南昌解家厂12号,曾天宇、方志敏、张朝燮、邓鹤鸣等党团员和进步人士担任教师,为革命储备了一批骨干力量。

    1924年12月初,赵醒侬、王秋心被孙中山委任为江西国民会议宣传员,领导全省人民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和召集国民会议运动。12月31日,国民会议江西促成会正式成立,江西省总工会等80多个团体参加。1925年3月至5月,为悼念孙中山先生,中共南昌支部和国民党江西省临时党部在各地掀起了盛况空前的活动,最大的一次是5月4日在南昌大校场有5万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方志敏这样评价:“‘拥护中山北上’与‘追悼中山逝世’的两次运动,是做得比较广泛而深入,唤起了江西广大群众对国民革命的认识和同情。”

    五卅惨案爆发后,江西学联迅速响应声援,成立了帝国主义者惨杀上海同胞江西后援会(后改为“沪案交涉江西后援会”),赵醒侬、方志敏等为主要领导者。6月开始,各界群众开展了游行示威、学生罢课、上街演讲、仇货检查、募捐、公祭等声势浩大的反帝运动,持续了整个夏季,蔓延到全省各地,“取得很大成绩”。

    7月,受党团组织派遣,方志敏和堂弟方志纯回到弋阳开展革命。他们建立了弋阳县的第一个团支部、第一个党组织,建立国民党县党部,组织弋阳革命青年社,建立漆工农协,开展清算劣绅掌管的“冬寒赈济费”、打击土豪减租减息的斗争。弋阳的农民运动走在全省前列。

    1926年9月初,国民革命军北伐江西战场开辟。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积极为北伐军筹集粮草、运输给养、侦察敌情、担任向导、传递情报、站岗放哨、抢救伤员,甚至拿起武器参加战斗。正当大革命取得巨大成功时,9月16日,革命先驱赵醒侬被反动军阀残忍杀害,年仅27岁。11月,袁玉冰奉派回到离别三年的南昌。他先后担任中共江西区委宣传部主任、青年团江西区委书记、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以卓越的才干、高超的领导能力,开辟江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1927年2月,《红灯》周刊复刊,袁玉冰任主编,刊载的文章笔触犀利、观点鲜明、针砭时弊,深受广大青年喜爱。

   江西工农运动蓬勃发展起来。4月2日,在中共江西区委领导下,袁玉冰任总指挥,南昌市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郊区农民自卫军也手持长矛大刀,群集百花洲一带,一举占领国民党右派控制的省党部,捕获“AB团”分子。这就是当时影响很大的南昌四二暴动。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反共的真面目暴露出来。12月27日,袁玉冰壮烈牺牲,年仅28岁。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江西党团组织和革命力量仍然努力抗争,为中国革命在江西的复兴以及湘赣、湘鄂赣、闽浙赣和中央苏区的创建提供了有利条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江西逐渐成为掀起红色风暴的政治主舞台、推进武装斗争的军事主战场、汇聚领袖先驱的革命大本营、预演文韬武略的治国试验田、凝聚红色基因的精神孕育地。

    追寻江西党组织创建发展的艰辛历程,以“江西三杰”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为创造“新江西”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生动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跨越历史时空,伟大建党精神熠熠生辉,值得我们永世传承弘扬。

    一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持追求真理。“共产党人对理想的追求就是对真理的追求。”接受马克思主义,坚信它是宇宙的真理,是“江西三杰”等中国共产党人矢志奋斗的源动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传承红色基因,最重要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我们要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探索真理,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朱德诗中的井冈山情结
·下一篇:无
·黄学增:深圳早期党组织的创建者(图)
·【刘现庄·文明村】2024年度玉田县农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和全体驻村干部
·王花龙:金寨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概述
·特稿:金寨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概述
·江星:以金寨为主要活动区域的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924-1949)
·特稿:以金寨为主要活动区域的中共党组织的建立与发展(1924-1949)
·王锡疆:保定党组织的创始人
·张兆丰:北方党组织的军事干才
·红色记忆:坚守初心找到党组织(组图)
·胡本昌、郑贤杰:关于豫皖边区最早党组织建立情况的两次研讨会
江西红色旅游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江西红色旅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江西红色旅游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江西红色旅游”。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