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海军官兵在淞沪抗战纪念馆撞响和平钟。 张海峰 摄
“机掩吴淞月,炮掀黄浦波,发扬我民族英威,扫荡敌人侵略的罪恶……”昨天是“八·一三”淞沪抗战75周年。上午,曾佚失多年的《淞沪战歌》在宝山区淞沪抗战纪念馆塔下重新唱响。500余各界人士代表参加宝山区举办的祭悼仪式,纪念75年前浴血奋战的先烈。
《淞沪战歌》由罗家伦作词,黄觉非作曲,据考在淞沪抗战时在宝山地区传唱,曾激励吴淞口张华浜阵地参战的黔军将士,后失传。今年6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在贵阳采访抗战老兵时,意外获悉此曲的信息。后在原国民革命军102师少将参谋长杜肇华的外甥女罗勤的支持下找到歌谱词曲,使之重新传唱。
1937年8月13日9时15分,侵华日军对上海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历时3个月的淞沪抗战由此打响。昨天上午的祭悼仪式特意选在9时15分开始,各界代表向革命先烈敬献了花篮,并由驻吴淞海军某部战士敲响“和平之钟”。
昨天,多位当年在吴淞地区奋战的黔军将士后代——原国民革命军 102师中将师长柏辉章的孙女柏梅、102师少将参谋长杜肇华的外甥女罗勤、102师参谋主任熊钦垣之子熊承科特、102师607团团长陈伟光之子陈实勇等,从贵阳赶来参加祭悼仪式。
当天下午,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召开了抗战将士后代座谈会;今天,这些将士后代还将前往南翔、北新泾、四行仓库等地,重走先辈在上海的抗战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