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下午,著名红色文化活动家、中国红色文化联盟副主席、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湖北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欧洲湖北总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红色儿女联谊促进会会长、湖北四野后代联谊会会长、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兼《延安颂》副主编、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黎民同志一行来到甘肃省兰州大学参观访问。黄黎民在医学校区档案馆4楼参观了校史中的红色记忆展览,拜谒革命烈士纪念碑,全体行三鞠躬礼,并依次敬献鲜花。随后逸夫楼科学馆302会议室进行了座谈交流。校党委书记马小洁介绍了学校历史和开展红色文化资源铸魂育人情况,黄黎民副主席介绍了中国红色文化联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情况。双方就“思政+红色文化”战略合作、加强大思政育人体系共建、红色文化精品创作、红色文旅服务融合等议题开展交流座谈。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西北地区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高等院校。兰州大学校史馆以“传承兰大基因,讲好兰大故事”为主旨,将兰州大学的历史沿革和今日风采聚于一馆,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反映了兰州大学百余年的办学历程。尤其是创作于抗战时期的兰州大学校歌已经传唱了80余年,充分展现了兰大学子以天下为己任、勇担国运的英雄气魄和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西北的青年莫要再耽延,割断我们长衫抛却我们浪漫。大时代的使命奔临在眼前。大踏步冲出潼关,看一片漫天的烽烟。仅凭舌尖怎能扫荡那凶焰,挥起铁拳才能还我河山。”时值抗战初期,战火逐渐烧到中国西北边陲,军民奋起抵抗揭开兰州保卫战的第一页,兰州大学校歌通过广大师生的传唱,很快响彻西北,在阴霾的天空和血腥的环境中树起兰州大学的猎猎战旗,凝聚师生,鼓舞抗战斗志,弘扬学术传统,坚持办学不辍,为我国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自强不息的兰大精神化作了抗战时期西北青年学子的向往、追求和憧憬,也成为一代又一代兰大学子心中最难忘的集体记忆和共同语言!


从泛黄的老照片到充满故事的展品,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兰大的历史和记忆,当看到展板上兰州大学陈仙洲、程万里、魏郁、焦洁如、陈敬宇、李承安、杨怀远七位烈士和他们的英勇事迹时,黄黎民同志肃然起敬,对兰州大学的红色传统、红色文化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赞扬,深刻感受到了兰州大学百年来的辉煌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韧的拼搏精神,特别是“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兰大精神,以及走出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创办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奋进之路的“兰大现象”,值得全国各地学习借鉴、传播弘扬,是一次学习交流红色文化、民族文化的文化之旅,激励着红色文化工作者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走好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黄黎民认为,兰州大学具有116年的建校历史,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体现在校训、校歌上。产生于抗战时期的校歌到现在也没有过时。经过历代校负责人的努力,兰大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百年名校、铸魂育才的摇篮,为祖国输送了各方面的重要人才。特别是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秉持“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宗旨,着重政治思想育人,铸就师生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人民幸福努力学习和钻研科学文化知识。重视在学生中开展红色文化思想教育,把甘肃的红色资源利用好,请各个纪念馆到兰大开展红色交流,同时引导学生的研学走向各个红色纪念地。重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把党支部建在学生年级和班级上,加强了学校的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为党、国家和人民培养了一批重要的又红又专的人才,走到哪里,都成为工作的骨干。湖北、甘肃都具有光荣的红色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一片红色沃土,红色资源底蕴厚重,为弘扬红色文化,给力红色旅游,拓展绿色创新,打造红色文化旅游事业的新局面,探讨红色旅游及新质生产力与研学旅行的新模式。基于兰大具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很好的红色文化氛围和工作基础,中国红色文化联盟建议: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90周年,中国红色文化联盟拟定于2026年10月10日三大主力红军会宁会师90周年之际举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会师90周年革命家后代红色中华大穿越“丝路甘肃-红色兰大”研学行活动》。届时邀请中国红色文化联盟成员: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南方游击队的革命家后代及红色文化团体参加活动。活动地点:兰州大学、兰州市、哈达铺、会宁县红军长征会师纪念馆等。
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红色文化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副主任兼秘书长詹晓萍,中国红色文化联盟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中红网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副总编辑莫列义,兰州大学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谢益群、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吴春华、校档案馆副馆长陈艳、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兆瑜、校团委副书记鲁静、校党委学工部教育科科长杨仁子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