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弘扬红色文化 传承铁人精神——黄黎民一行参观玉门油田老市区(组图)
2025-04-23 10:21:37
作者:溪林迪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25年4月19日,著名红色文化活动家、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主席、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常务理事兼湖北省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全国红军小学建设工程理事会常务理事、欧洲湖北总商会名誉会长、湖北省红色儿女联谊促进会会长、湖北四野后代联谊会会长、湖北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第三届常务理事兼《延安颂》副主编、湖北省黎民红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黄黎民同志一行赴甘肃玉门油田老市区,弘扬红色文化、学习铁人精神、宣传铁人事迹。

    玉门油田是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口油井、第一个油田、第一个石化基地。该油田是始建于1935年,1939年第一口油井获工业油流,是中国当时最大,也是唯一的一座油田。在抗日战争“一滴汽油一滴血”的情况下,玉门油矿将25万吨的原油源源不断的输入到抗战大后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培养造就了“铁人”王进喜等一大批石油工人的楷模,为当代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铁人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模范,甘肃党史重要人物。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1950年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1956年4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创造月钻井进尺全国最高纪录。1960年3月主动请缨率领“1205”钻井队开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以人拉肩扛、破冰取水、勇跳泥浆池的“铁人精神”有力的推动石油大会战的胜利,为摘掉我国“贫油国’的帽子立下汗马功劳。1969年当选为中央委员,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于1970年11月15日不幸病逝,年仅47岁。铁人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和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鼓舞着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黄黎民一行拜谒王进喜塑像,追思他为甩掉我国“贫油落后”帽子不懈奋斗的光辉生涯,追寻“铁人”足迹,学习和继承他“一生信仰铁与火,祁连山上立标杆”的精神风范。

    玉门油田红色旅游景区作为全国唯一以工业遗址、石油文化、油田精神和民族工业发展史为内容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主要景点包括始建于清朝同治二年的老君庙,玉门油田的发现井——老一井,新中国成立前石油工人在石油河畔住过的窑洞,以及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专家楼和石油工人文化宫,解放初石油工人住过的窑洞,复建的解放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铁人干部学院等丰富的红色历史文化遗迹和工业遗迹。

    近年来,玉门油田将一批富含铁人足迹、工业记忆、石油元素、时代印记的老建筑进行了重点保护,对具有纪念、传承和教育意义的工业遗址进行重点修缮,将承载历史使命、贡献重大的老装备进行保护利用,建成了油田矿史展览馆,老君庙展览室、603岗位展览室等一批展示石油摇篮发展历程的展览场所,通过完善石油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色文化源头的阵地建设,持续激发红色旅游、红色研学的热潮。

    本次玉门油田探访之旅,得到了当地相关单位和红色文化工作者的支持与协助,中国红色文化交流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届湖北省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副主任兼秘书长詹晓萍等参加了上述活动。

    (供稿:溪林迪翁)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李希在湖南调研时强调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四次全会精神 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下一篇:无
·传承红色基因 继承先烈遗志——黄黎民一行瞻仰万州革命烈士陵园(组图)
·缅怀丰功伟绩 追寻红色记忆——黄黎民一行参观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及故居(组图)
·让红色艺术之花绚丽绽放——黄黎民一行考察武钢云谷(组图)
·瞻仰抗战英烈 守护红色记忆——黄黎民一行瞻仰库里申科烈士墓园(组图)
·体验红色文化传承发展 致敬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中国红色文化联盟黄黎民一行参观
·缅怀抗战英烈 保存共同记忆——黄黎民一行参加“在国外履行职责的俄罗斯人纪念日
·长空当哭送忠魂——黄黎民同志一行为黄旭华同志送别(组图)
·寻访深圳红色文化遗址 缅怀革命先辈历史功绩——黄黎民一行参观深圳革命烈士陵园
·唁电:悼念黄旭华同志逝世(图)
·黄黎民:春节致辞(组图)
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