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追寻先辈足迹 传递革命信仰——专访湖北籍抗日名将黄骅烈士之孙黄俊友(组图)
2024-12-30 09:44:39
作者:郭迪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24年12月26日下午,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1周年红色文化交流会现场,第一位到场签到的是黄俊友,笔者对照参会人员名单,原来他就是湖北籍著名抗日将领、八路军原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革命烈士黄骅之孙黄俊友,便立即添加微信,开始了采访预热。

爷爷的英勇事迹深深感染了我

    第二天一早,受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主任兼总编辑黄黎民同志的邀请,黄俊友如约来到中红网湖北红网编辑部接受专访。黄俊友说,自己也是2015年后详细了解爷爷黄骅参加革命、英勇杀敌事迹的,对爷爷从参加儿童团、参加五次反“围剿”、参加红军长征到抗击日本侵略者充满了敬仰之情,每每读起来都禁不住流下热泪。

    黄俊友说,爷爷黄骅原名黄金山,学名黄为有,1911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木石港区凤凰乡良上村一个佃户家庭,五六岁时就提着小竹篮,拿着小铲子,光着脚丫到野外打猪草、挖野菜,或到山林里去拾树皮、拣干柴。9岁就到地主家放牛,受尽了地主的欺凌和打骂。1924至1925年间,阳新在武汉等地求学的学生利用假期在家乡宣传马列主义,秘密进行革命活动,积极发展党员,大力开展工农运动,黄骅得知木石港区党部已经建立,正在领导农友们打倒土豪劣绅,没收他们的财产分给贫苦农民的消息后,便要求参加革命,经过积极串连发动,几个村联合成立了儿童团,黄骅被选为儿童团团长。1928年初秘密参加了阳新县赤卫队,1929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5月,彭德怀挥师抵达阳新、大冶地区,黄骅报名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跟随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

    1930年,黄骅离开阳新、大冶地区,参加了攻占岳州和两次攻打长沙的战斗,由于他在战斗中勇猛顽强、不怕牺牲,平时又善于帮助和团结同志,年底就任连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黄骅被提拔为营政治指导员兼总支部书记。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黄骅出生入死、顽强战斗,屡建功勋。后来,黄骅被送进红四军开办的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毕业后曾留校工作了一段时间。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利后,他参加了闻名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经过漫长艰苦岁月的磨练,历尽千难万险的战斗洗礼,黄骅已由营教导员成长为红军团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36年红军胜利到达陕北,黄骅进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他留在红大工作,任干部团政治委员(团长皮定钧)。

    1937年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从延安出发东渡黄河奔赴抗日前线前,改名为黄骅(意为做一匹“革命的骏马”)。根据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关于在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黄骅由红大调任山西晋南游击支队支队长。第二年到晋西南边区党委(书记杨尚昆)工作,任军事部长兼一一五师晋西独立支队(即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副支队长,支队长陈士榘(故又称“陈黄支队”或抗日新军)。

    1939年内战危机加剧。靠近冀鲁豫边界的国民党第六军(军长石友三)奉蒋介石密令,配合日军向八路军大举进攻。陈士榘、黄骅奉令率领晋西青年抗敌决死队赶往冀鲁边界,在兄弟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的配合下,打得敌人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同年12月,阎锡山调兵遣将,对晋西抗日根据地实行包围,企图一举消灭八路军。黄骅率部队迅速作好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打大仗。不几天,阎锡山就开始屠杀“牺盟会”的干部并向八路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八路军在陈、黄的指挥下,奋起反击,几经反复冲杀,给阎军以应得的惩罚,粉碎了阎锡山制造反共“磨擦”的阴谋。

    在坚决反对阎锡山制造反共“磨擦”的同时,黄骅还肩负着做争取阎军的艰巨任务。他不顾危险,不辞劳苦,深入阎军,采取公开与秘密、上层与下层、争取整体与争取局部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激发了阎军下级官兵的爱国主义热情,他们纷纷表示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将抗日战争进行到底。

    1940年4月,黄骅调任鲁西军区副司令员兼第三分区司令员。由于黄骅等的正确领导和艰苦深入的工作,鲁西地区的抗日救国运动开展得热火朝天。1941年4月,黄骅到冀鲁边区工作,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副旅长。当时冀鲁边区的环境异常恶劣艰苦,日伪军除占领重要城镇和交通要道外,在各区、乡遍设据点,二三里路就修一个岗楼,彼此均有壕沟相通,因此八路军行动十分困难。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部队差不多每天都要行军打仗,一方面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是避免被敌人包围合击。黄骅率领部队克服了一切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创了冀鲁边区抗日救国的新局面。

    1942年春,日寇对各抗日根据地频频发动进攻。黄骅灵活运用“集中优势兵力,打其一点”的作战原则,率部不断取得反“扫荡”斗争的新胜利。在战斗中,黄骅总是身先士卒,哪里有危急,他就到哪里指挥战斗。他率部在宁津县张大庄宿营突然被敌数路包围,在突围战斗中,黄骅命令警卫连的机枪掩护部队冲击,黄骅奋不顾身,纵身跳出“抗日沟”,随手拔出匣子枪,向敌猛烈射击,经过一场激战,终于突出重围。

    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黄骅与广大指战员风雨同舟,生死与共。他在狼篘子养病时,按规定可以吃“保健饭”,但他仍然与战士们一起吃煮黄豆、煮玉米,他的模范行动深深感动了战士们,他们说:“要说我们黄司令员‘特殊’,他就特殊在喜欢吃辣椒和常戴眼镜上。”黄骅时常教育干部、战士说:“我们是共产党、毛泽东领导的抗日队伍,是为人民大众谋利益的,时刻不能忘记老百姓,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帮助他们排难解愁,不能有丝毫的特殊。”在当时口粮菜金很少的情况下,他常对爱人顾兰青(后改名王毅)说:“老百姓比我们的生活还要苦,我们应该省下点钱粮,去接济苦难的同胞。”

    黄骅对部队的学习抓得很紧,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他有一个白铁皮做的箱子,大家称之为黄司令员的“百宝箱”,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籍。不管行军打仗多么疲劳,他总要挤出空隙时间学习,经常学到深更半夜,他的文化程度、政治水平、思想修养、军事素质因此不断进步和提高。他常说:“学习不好,就不可能为党和人民做更多更好的工作。”

    在任冀鲁边区副司令员和第一一五师教导第六旅副旅长期间,黄骅以饱满的革命热情、高昂的斗志领导边区军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抗日运动,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与此同时,混入革命队伍、窃据边区司令员要职的邢仁甫公开叛变投敌的罪恶阴谋正在加紧进行。对邢的这一严重阴谋,山东军区已经察觉,并已设法派人到下属军区赶送信息,但因日寇“扫荡”、交通阻隔而耽误。当时,冀鲁边区黄骅、卢承道等军区主要领导人也看出了邢仁甫的诡密行动,采取了党的核心机密不给他看,重要军事会议不通知他参加,重大军事行动临时告诉他等预防措施。

    1943年6月30日,身为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的黄骅正在召开一个军事会议。当时的司令员是邢仁甫,因为此人生活腐化堕落,上级想把他调到延安学习改造,由黄骅担任司令员,当时任命书已经下达到部队。邢仁甫感觉到大事不妙,便有了叛变之心,派手枪队队长冯冠奎带领手枪队闯进黄骅的会议室。黄骅当时是背靠着门而坐,毫无防备,子弹从黄骅的后脑打入,前脑打出,趴在桌子上英勇牺牲。“大赵村惨案”真相被揭露后,幕后黑手邢仁甫公开叛变,逃到天津投降日军,当了“津南六县剿共司令”。日本投降后,邢仁甫又投靠国民党,直至天津解放后被捉拿归案。1950年9月,邢仁甫在河北盐山的万人公审大会上被处决。

    为纪念黄骅烈士,1945年9月,冀鲁边区政府将的新青县(新海县与青城县合并)改名为黄骅县(即今黄骅市)。1953年3月,黄骅烈士的遗骸移葬到济南市英雄山烈士陵园。1988年6月,黄骅市政府在黄骅牲地许官乡大赵村树起了纪念碑,聂荣臻元帅的亲笔题词“黄骅烈土永垂不朽”镌刻在纪念碑上。2007年6月29日,黄骅市在该市羊二庄回族镇大赵村隆重举行黄骅烈士牲地遗址修复工程落成仪式,特邀烈土故乡阳新县的领导及烈士的女儿女婿参加。2014年8月,黄骅被列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湖北省阳新县与河北滨海之城黄骅市结为友好城市,一段尘封的记忆被打开,阳新烈土黄骅的故事广为传颂。

父亲终身“找家”的愿望未了

    1940年部队经过河北省平乡县平乡村时,为了更好地开展抗日斗争,黄骅、顾兰青夫妇将不满三岁的儿子黄自威托付给当地中共地下党员张素兰,张素兰把黄自威连夜送到住在平乡县平乡镇南董庄村的哥哥张文起家,连同装有20块银元和一张写有孩子名字“自威”的纸条的小包袱交给嫂子王月秀,并嘱咐哥嫂这是一位八路军首长的孩子,一定要保护好他,一定要把他抚养成人。为了保护好黄自威,张文起、王月秀将他改名为张书振。

    但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一天村里来了一群“皇协军”,把王月秀吊在树上毒打,打得皮开肉绽,鲜血淋漓,逼问她家男孩的来历,是不是八路军的孩子?王月秀咬紧牙关,一口咬定是自己亲生的。皇协军见问不出结果,决定将王月秀带小孩一块枪毙。正在这危急关头,张素兰任皇协军队长的儿子一路鸣枪快马赶到,说这个孩子就是她亲生的,并喝令他们以后不许再找这个茬。实际上,张素兰儿子明里任伪职暗里为八路军做事。

    1943年,黄骅牺牲前来平乡县南董庄看望儿子黄自威,黄自威和小伙伴在街上玩耍,身穿长袍,头戴礼帽来到南董庄黄自威身边一把抱了起来,端详了一会心痛的流下了眼泪,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村里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幕,村西头有人牵着两匹马等着,从那之后多年总后悔没有跟着父亲黄骅走。

    令人唏嘘不已的是,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王月秀的小女儿因饥饿病发病不幸夭折,1943年张文起和大女儿离开人世。1976年王月秀逝世,临终前她说出了张书振(黄自威)的身世,并叮嘱他要保管好剩下的2块银元。在寄养期间,黄自威10岁加入儿童团,组织小伙伴在村口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信,14岁参加斗地主、分田地,18岁当大队长,在北京门头沟当过煤矿工人,因受伤回平乡当粮站管理员,后又回村务农。张书振(黄自威)记忆里没见过自己的父亲,但黄骅对他的影响却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从青丝到白发,从壮年到老年,揣着干粮找身世,寻着陵园找父母,经常对儿子张俊友(黄俊友)说他有一个八路军爸爸。一次,张书振(黄自威)到部队看望儿子张俊友(黄俊友)时还对教导员说,“如果有危险让我儿子上”。黄俊友说,后来教导员还问这父亲是干什么的,不像一个农民说的话,自己当时也很惊讶,怎么说有危险让自己的儿子上呢,现在想来就是因为父亲觉得我们是八路军的后代,革命的后代。张书振(黄自威)2010年病逝,他未了的心愿长子张俊友(黄俊友)接了过来。

亲情与血脉的深深呼唤

    张俊友(黄俊友)1963年4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南董庄村,1980年参军,在51189部队服役,因表现突出,在部队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多次立功受奖。1986年复员后自主就业。

    说起父亲和自己寻根的经历,黄俊友充满了激动、感慨和欣慰。他说,张书振(黄自威)生前一直找自己的亲生父亲,但他只知道自己是八路军寄养的孩子,不知道父母的姓名,也不知道是八路军哪支队伍,始终也未能如愿。张书振(黄自威)多次询问王月秀,因战时保密,王月秀只知道他的父母是八路军,但也说不清具体是谁。张素兰等知情人都去世了,这一切都成了谜。多年的寻找没有结果,张书振渐渐淡了继续下去的心思,只深深埋在了心底。一天夜晚,张书振(黄自威)带张俊友(黄俊友)去邻村看电影《英雄儿女》。电影里王芳有两个爸爸,张书振对儿子说:“唉,我也有两个爸爸啊,一个农民爸爸,一个八路军爸爸。”

    事实上,黄骅的妻子顾兰青1949年后也寻找过孩子们,并于1953年找到了寄养在山东的大女儿。她也来平乡一带找过儿子黄自威,但因各种原因,阴差阳错未能如愿。顾兰青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告诉唯一生活在身边的女儿黄鲁彬,她还有一个哥哥叫黄自威,嘱咐她要想办法寻找。黄鲁彬通过报纸登寻人启事、上央视《等着我》等方式寻找,但皆如石沉大海。双方都在寻找。部队和政府有关方面也始终在寻找,张书振(黄自威)在周边地区找过,跑了不少地方,一无所获。

    2015年夏天,张俊友(黄俊友)在县城开着一家电门市部,开车去鸡泽县东三陵村给一个用户送冰箱,但用户在田里干活未归,用户家对面是村部,天太热,张俊友先到那里歇歇凉。进到屋里,看见桌子上有一张《人民日报》,闲着没事便附过身去看报,忽然一篇怀念黄骅烈士文章中的照片强烈地吸住了他的目光,他的心中一颤,怎么这个人这么面熟,跟我父亲这么像!

    张俊友心跳加速,待和用户交接完毕,他顾不上吃饭,迫不及待开车直奔鸡泽县委组织部,在那里他查到了这样的历史资料:“黄骅在东进途中,将孩子寄养在太行山脚下一位百姓家中。”黄骅烈士寄养过孩子,而父亲正是当年八路军寄养的孩子!至于“太行山脚下”,虽然自己的村庄——平乡县南董庄是平原,但往西离太行山也不是太远。莫非,黄骅就是一家人寻找多年的亲人?张俊友一夜无眠。张俊友的女儿在网上查到了另外一个重要信息,2007年黄骅市一名老干部王新华找到了黄骅烈士的小女儿刘鲁彬(黄鲁彬),黄鲁彬也到黄骅市认亲。黄骅市厚待英烈的后代,将黄鲁彬一家从杭州迁到黄骅,安排了工作、住房。张俊友辗转获得王新华的电话打过去,那边问:“你是不是姓张?”原来王新华已从有关档案里获知黄骅寄养孩子的人家姓张,但仍不知具体的县份。张俊友一听,眼泪夺眶而出,赶紧说:“是,是!”但年龄、年份等有关细节尚不能完全对上,此事暂时搁浅。

    多少年来,张俊友为了寻找爷爷,走了多少烈士陵园,参观了多少纪念馆,搜寻了多少资料,都记不清了。但他坚信,这一次比任何时候都接近目标,自从看到黄骅烈士的照片起,那种血脉的亲近感、认同感时刻萦绕在心里。他对着天空说,爹,我一定替你找到父亲,找到我爷爷!

    自从2015年在报纸上见到黄骅的照片,张俊友就打心里已经感觉到黄骅就是他和父亲多年寻找的亲人。2019年大年初二,天空飘着雪花,张俊友在北京女儿家里过年,忽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带着儿子张松冒雪直奔黄骅市烈士陵园。张俊友在黄骅事迹陈列前沉浸流连:黄骅,1911年出生于湖北省阳新县,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红军长征,1943年牺牲时才32岁。在这里他还看到了奶奶顾兰青的照片,心里一动,觉得和自己很像,尤其是大妹妹张俊英如果戴上军帽就更像了。张俊友对陵园值班人员说,希望能和黄骅烈士的女儿黄鲁彬取得联系,并留下了自己的姓名电话。没想到,张俊友刚离开黄骅市没两天,黄鲁彬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先问是否姓张,再问张父寄养的时间,又问有多少块银元,一番试探、交谈,一切都严丝合缝对上了!隔着看不见的电波,双方泪飞如雨,泣不成声!一家人七十多年的寻找和思念,苍天有眼,终于在那一瞬间化为了圆满!这是亲情的共鸣和血脉的呼唤,血浓于水的亲情,终于一颗石头落地,三代人的思念让等待数十年的亲人感慨万千。

    2019年4月3日,张俊友和姑姑黄鲁彬在黄骅市见面,血浓于水,亲情的感应,令一切陌生感消遁无形,似乎双方早就是一家人。当晚张俊友就住在了姑姑家里,次日和姑姑一家到爷爷当年牺牲地大赵村祭拜,了解了爷爷牺牲的全过程。

    不久,黄鲁彬带着张俊友、张俊财兄弟还有俊友儿子张松一起,到黄骅故里湖北省阳新县认祖归宗。经过两地地方政府确认,随后张书振子女一家14口在平乡县所在地派出所的帮助下改回了黄姓,恢复了原籍。

传递先辈革命信仰是我最大的心愿

    黄俊友说,自己是2019年寻根成功后抚摸了父亲留下的遗物,到各地追寻爷爷的革命足迹,细读了父亲的革命事迹。2020年2月,黄俊友当选为平乡县政协委员,他说自己有责任让阳新、黄骅、平乡这三个革命老区和英雄城市情谊永存。

    几年来,黄俊友把主要精力投入到黄骅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上。几年来,黄俊友对爷爷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为了理想信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再也无法割舍对爷爷和父亲的思念。在黄骅烈士纪念馆前的广场上,矗立着黄骅烈士纪念馆碑,碑身上镌刻着聂荣臻题写的“黄骅烈士永垂不朽”几个金色大字,每年清明节和爷爷牺牲纪念日,他和家人都会到大赵村惨案牺牲纪念馆,轻抚碑身,寄上哀思,祭奠在这里牺牲的亲人。他说,如今,只要需要,他就到各地宣讲爷爷黄骅烈士的英勇事迹,讲述当年爷爷战友们的革命精神,追寻先辈足迹,传递革命信仰,也算是报答黄骅等革命先辈的一点心愿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广西南疆八桂办纪念毛主席诞辰131年茶话会在南宁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张惠平:主动作为,浦城县推动均溪红军烈士陵园提档升级(组图)
·特稿:主动作为,浦城县推动均溪红军烈士陵园提档升级(组图)
·长沙市一名军休干部捐赠38件革命文物 缅怀黄公略烈士
·滕文生接见曾木斋烈士后人并为曾木斋故居题字(组图)
·黄中泉、李燕、马军:“红土”有证!三明永安首本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发放(
·特稿:“红土”有证!三明永安首本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发放(组图)
·烈士鲜血沃红花——北京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碑文敬读
·陈烨:华安县办理首本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组图)
·特稿:华安县办理首本烈士纪念设施不动产权证(组图)
·福建省漳平市芦芝镇龙均爵烈士(侗族,雷锋学习的榜样)纪念园之旅(组图)
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