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雷锋故居。1940年12月18日(农历11月20日)雷锋出生于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取名雷正兴。
▲雷锋与望城县委同事合影。(第一排右一为雷锋)
▲1958年11月雷锋去鞍钢途中,在天安门前拍照留念。
▲雷锋向战友介绍汽车节油的经验。(左三为雷锋)
在这个秋意渐浓的十一月,我有幸随同福建省漳平市的各级人士一同前往芦芝镇龙均爵烈士纪念园,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心灵洗礼之旅。这次旅行不仅让我对这位伟大的英雄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奉献精神的思考与感悟。
龙均爵(1931—1958),贵州省天柱县人,侗族。
生平事迹 1951年6月,龙均爵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后任副班长,荣立二等功。1955年秋,他随中国人民解放军8503部队(铁道兵第三师)进驻漳平县修筑鹰厦铁路,荣立三等功。1956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7年4月鹰厦铁路全线竣工通车后,他继续修建漳泉铁路,再次荣立三等功。
牺牲经过 1958年11月9日下午,龙均爵正准备前往梅水坑火车站迎接未婚妻邓惠坤回工地完婚时,突然工地附近的复釜山发生森林火灾,大火危及潘洛铁矿及509地质勘探队的汽油和机械仓库。他毅然赶赴现场扑火,不幸壮烈牺牲。内务部称誉他为“救火英雄”,铁道兵8503部队追记他为一等功臣,成为全军学习的好榜样。
影响与纪念 龙均爵的事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国务院内务部部长钱瑛、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叶飞、铁道兵司令员李寿轩、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周林等人为他题词题诗,立碑悼念。他的家乡也特地为他举行了追悼大会。龙均爵的精神被广泛学习和传承,成为雷锋等人的榜样,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龙均爵,雷锋以你为榜样
纪念园位于一片宁静之地,四周绿树环绕,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入口处立有一块黑色大理石碑牌,上面刻有“县级烈士纪念碑设施”字样,彰显了其庄严与神圣。走进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芦芝镇龙均爵烈士纪念碑,它静静地伫立在那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我们一行人手持黄菊,肃立于纪念碑前,怀着敬仰之心向烈士表达最深切的缅怀之情。
在随后的参观过程中,我们来到了一处室内展览馆。这里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详细记录了龙均爵烈士的生平事迹及其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尤其是那面墙上用黑体字写着“全军唯一”的设计图案,更是令人印象深刻。通过这些展品,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岁月。
在纪念园的户外区域,我们还参加了庄重的祭奠仪式。大家手持鲜花和花圈,整齐地排列着,面朝同一个方向低头鞠躬。那一刻,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得静谧起来,只有微风吹过树叶的声音和心中涌动的情感相互交织,共同构筑起这场特殊的纪念活动。
最后,在纪念馆的一角,一位年轻的讲解员向我们讲述了更多关于龙均爵烈士的故事。她的声音温柔而坚定,每一个细节都让我们更加敬佩这位英雄。正如雷锋在读完《党的好儿子龙均爵》后所写的那样,“学习他不畏艰难困苦,敢于斗争的精神”,这段经历无疑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宝贵的财富。
此次旅行不仅是一次对外界风景的探索,更是一次心灵深处的触动。龙均爵烈士的事迹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2019年北京侗年组委会推出的当代中国六大侗族名人:
人民英雄系列: 龙大道烈土(龙华24烈士、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党团书记/主席、中共浙江省委代理书记、上海总工会秘书长、中共五大代表)、龙均爵烈士(灭火英雄,雷锋同志学习的榜样);
科教文卫系列: 王一知校长(中共四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交通员原型,中共早期党员,中共第五个女党员,101中学校长、支部书记,红色教育家);
开国将帅系列: 粟裕大将(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杨至成上将(无产阶级革命家丶教育家,红军后勤之父)、曹玉清少将(副兵团职,抗美援朝名将,文登里阻击战指挥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