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主任、原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在中央文献研究室接见“朱毛井冈山会师”开路总指挥曾木斋烈士后人曹传礼父子,并为“曾木斋故居”题字。
滕文生在接见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提供了重要遵循和科学指引,我们要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的信仰力量。滕文生还指出,革命先烈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继续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精髓,利用好本地的自然、生态、人文优势,推动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临别时滕文生对曹传礼说,“这么多年了,你还记得你曾外祖父,他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新中国解放、民族复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要好好去搜集、挖掘、整理历史。”
曾木斋(1876-1928),字模斋(木斋),号镇华,化名曹云文,湖南耒阳人。1891年入衡阳船山书院,1894年中举人,与黄兴、蔡锷等人交往密切。1923年5月在湖南耒阳上架桥建立农民自卫队,任大队长。1926年,组建耒阳农民自卫军,任司令,配合叶挺一部进攻衡阳、郴州。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的余部,辗转赣、闽、粤、湘四省,到达湘南,在宜昌发动“年关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1928年2月16日,朱德率湖南起义部队攻克耒阳县城后,指导耒阳县委建立县区乡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和工农革命军第四师,镇压反革命,打土豪,插标分田,开展土地革命斗争。曾木斋积极投身这场伟大革命,被推选担任东湖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2月27日,毛泽覃在谭冠三等人的带路下紧急赶到耒阳县上架桥界头曾家(今耒阳市三都镇上架古楼三江)找到曾木斋,在曾木斋的引领下,毛泽覃见到朱德,转达了毛泽东对朱德的问候,并对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余部800人和湘南特委等领导发动湘南起义攻打宜章县、郴县、永兴县、耒阳县、常宁水口山的成功表示祝贺,同时邀请朱德、陈毅和湘南起义领导率部上井冈山。朱德听后立急派人通知在郴州的陈毅赶到永兴县安福司关圣祠开会。1928年3月2日,在永兴县安福司关圣祠,朱德、陈毅、曾木斋、周访、王烈、曹喜文(云)、曹善木、曹善文、永兴曹均、许郁、安仁候岳和永兴县第九区的领导等十几人召开了军事会议,对攻打安仁安平司和安仁县进行了研究部署。朱德提议由曾木斋任攻打安仁的总指挥,并要求曾木斋尽快赶制一批松树炮和大刀,以尽快攻打安仁和攸县。1928年3月10日,曾木斋率部第一次攻打安平司十几个乡镇,2天后退回耒阳边界东湖和上桥。3月16日,曾木斋率耒安永三县农军第二次攻打安仁十几个乡镇。3月26日,安仁农军负责人唐时雍到敖山庙向朱德汇报安仁敌情,请求派正规军攻打安仁。朱德遂派营长陈道明率一个营配合三县农军会攻安仁。3月28日,曾木斋与陈道明在安仁龙海塘召开三打安仁县城联合军事会议,三县农军负责人到会共商攻城大计。当天,陈道明和唐时雍各率工农革命军和安仁农军配合作战,在华王庙打败敌警备大队,直扑县城,敌人向县城逃窜。驻守灵官庙、双牌山的敌营长江仪声闻风逃进县城,拆掉浮桥,封锁渡口,赁借护城河和城墙固守。陈道明等率部追至河边无船渡河,便采取“引蛇出洞”战术,撤至黄泥坳设伏,全歼出城追击的一连敌军。3月29日,曾木斋、刘霞率水口山工人武装宋乔生(耿飚参加革命的领路人和堂舅)部、耒阳赤卫团周访部、工农革命军第四师第二团王烈部、上架赤卫大队大队长曹启文部、永兴县尹子韶、曹均、何昆、许郁部,朱德部队的第三营陈道明部等部队第三次攻打安仁和攸县。三县农军不怕牺牲,奋勇作战,用松树炮轰开城门,攻入城内,敌营长江仪声吓得魂飞魄散,率残部溜回攸县,县长周一峰仓皇逃到衡东草市。攻克安仁后,曾木斋奉县委指示返回耒阳坚持游击斗争,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敌人对其严刑拷打,逼其供出党组织的秘密,但他宁死不屈,敌人恼羞成怒,将他杀害于上架桥拱桥,并残暴地割下头颅送到长沙请赏。家人强忍悲痛把他的无首尸体葬入祖山。
耒阳是座英雄的城市,在轰轰烈烈的“湘南起义”中,以牺牲1万多人的代价牵制了湘粤两省敌军9个师一个团的进攻,保护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的革命火种,为朱、毛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提供了成功范例。
为深入挖掘、收集、整理、完善湘南起义红色史料,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近十年来,曾木斋的曾外孙、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曹传礼倾注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通过普查朱德、陈毅在耒安永的工作遗址,拜访身边健在的老红军、熟知当年情况的交通员和游击队员及当地老人,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确保资料的真实、完整,曹传礼多次跋山涉水走访湘南24县和井冈山,搜集流传于民间的红军故事,然后按照时间线将这些资料进行核实、汇总、整理,先后发表了红色故事10多篇,其中,《曾木斋率农军三打安仁》《耒阳农军打通井冈会师之路》《耒阳发生的十次战斗》等文章被多家媒体报道,有效推动了当地红色资源的挖掘和研究。曹传礼表示,如果没有人去做这些收集整理工作,真实的历史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当事人的离世而淹没于历史长河中。收集整理他们的故事,既对革命前辈有交代,也对后人传承有交托,既是信念的嘱托,也是使命的驱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