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克明纪念亭
杨克明书箱
这只书箱安静的躺在甘肃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的展柜里。它长约60公分,外面包着橙黄色的皮子。这只书箱是革命烈士杨克明生前用过的物品。
杨克明, 原名陶树臣,又名洪涛、陶正。四川涪陵人,1905年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四川的涪陵、丰都、石柱、忠县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后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1930 年 4 月,杨克明任四川红军第二路游击队副队长。1932年夏,任中共梁(山)达(县)中心县委书记,与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紧密配合,开展游击战争,坚持和发展了川东游击根据地。1933年10月,成立红三十三军,杨克明任军政治委员。1936年1月,任红5军政治部主任。1937年1月,杨克明在血战高台中牺牲,时年32岁。
1927年,杨克明和魏俊淑结婚。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告别新婚不久的妻子,踏上了革命的征途,直到1932年,五年多来,他只回家探过一次亲。谁又能想到这竟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聚!当年送别亲人的魏俊淑,此后与年迈的婆婆、幼小的儿子相依为命,苦苦度过了17个春秋,终于迎来了全国的解放。她翘首等待丈夫归来的身影,殷切期盼丈夫传来的音信,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却杳无音信。
只到1985年她才得知,丈夫早在半个世纪前,就血洒河西。她五十多年苦苦等来的,仅仅是一张薄薄的、冰冷的、存放了三十多年的烈士证书。在这五十多年里,她时刻都在思念自己的丈夫,不论到什么地方,她身边都始终保存着杨克明参军离家前使用过的三件物品:书箱、袖炉和一支竹箫。尤其是这只书箱,魏俊淑时时用手抚摸着它,有时轻轻地把脸贴在书箱上,好像这只书箱就是自己的丈夫,她似乎能感觉到关爱,能感觉到体贴,能感觉到温暖。
1985年8月17日,魏俊淑和子女们抬着花圈,缓缓来到杨克明烈士纪念亭前。当50多年的苦苦等待,50多年的切切思念变成眼前高铸的丰碑,变成革命烈士证书时,她再也抑制不住悲伤的泪水,捶胸哭喊:“树臣、树臣,我离别了50多年的亲人,您睁开眼看一看,我们看您来了……”还有“爸爸、爷爷”的喊声此起彼伏。走的时候,他们一步一回头、一步一鞠躬、一步一行泪……
后来,高台方面向老人征寻烈士遗物时,老人把最珍贵、最饱含深情的的书箱捐献给烈士捐躯长眠的地方——高台烈士陵园。同时还捐献了杨克明生前唯一的一张照片。而就是这张照片,陪着老人走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儿子小的时候每当问起父亲时,老人就是拿出这张照片给儿子看,在儿子的眼中,父亲永远都是年轻的。
这只书箱,不仅见证了杨克明烈士与魏俊淑忠贞的爱情,也饱含着魏俊淑对烈士牺牲地——高台的深情和思念。它是一只爱国主义的“红色”书箱,是革命精神代代相传的“红色”书箱。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周边景区示意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