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父亲去世以后,由于当时特定的环境,追悼会悼词规格不高。但我们认为关键不是什么“规格”,而是老百姓能不能记住他,历史能不能记住他?如果能够记住,即使不开追悼会又如何?我的父亲是副总理,历朝历代有那么多个宰相、副相,但是能够被大家记住只是少数。
追悼会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群众的来信。他们的真切情感让我们特别感动。确实,在群众心中,父亲还是有一定地位的。老百姓对他有一个很公正的评价。我们心里觉得很欣慰,因为我们看重的是老百姓的评价。我们也看到了一点,为什么老百姓突然来了这么多信,而在这之前是很难收到的,为什么?是因为毛泽东参加了追悼会,这是对陈毅一生的肯定。所以人们才敢于把此前不敢公开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
当看到群众来信后,我们也感受到了毛泽东的巨大影响力和他对我父亲的深厚感情。从井冈山开始,他们长期共事,有深厚的感情基础。除了感情因素,我们也看到了当时政治力量的交锋。林彪出逃后,很多人在想,一个是接班人,一个是犯了严重错误的“二月逆流”的参与者,到底是林彪好还是陈毅好?这时候毛泽东实际上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我支持陈毅”。他通过参加追悼会的方式,既展现了自己的感情,又对政治形势作出表态。林彪去世了,追随林彪的唱高调者很失意;陈毅去世了,广大老干部、普通群众很难过。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看到了民心所向。在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他的表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际上宣布否定了过去林彪的一系列做法。很多人就是在这时候对“文化大革命”的做法提出了强烈的质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