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吕正操与抗战中的回民支队
2025-09-08 15:13:35
作者:陈四海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开国上将吕正操是大家熟知的抗战英雄。他在抗日战争中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他用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了抗战时期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从1938年说起,这一年他身兼多职:担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

    在他与程子华的共同领导下,发动群众,创造了许多打鬼子的奇招。如大家熟知的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平原游击战等等,功勋卓著,战绩显赫。

    其中,回民支队的丰硕业绩,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深刻记忆:

    一、并肩战斗

    1941年四月的一天,吕正操亲率冀中军区工作组到下属十分区所在地检查工作,完成作业后,将回民支队一个营和剧团返回军区驻地。

    这一次行动,军区警卫营与回民支队营共同战斗,完成了抗击敌人任务。

    战斗的起源是意外的遭遇:他们到达徐水县的崔庄,已经是傍晚,在这里与回民支队营和剧团会合一起,在崔庄宿营。

    次日拂晓,徐水的敌人得知消息,调集兵力,进行偷袭。

    情况紧急,军区警卫部队与回民支队共同展开行动,掩护大家转移。

    当赶到雄县白洋淀边,吕正操一行便与分区、地委领导会面,商讨了下一步工作,便分头转移。

    白洋淀四周都是芦苇,非常隐蔽。吕正操一行带着回民支队和剧团坐雁翎队的船,夜行穿过白洋淀,下半夜到了桑园。

    然而,后续到达的同志还没有休息,就听到枪响,这时才发现部队被敌人包围了。

    在这万分紧急情况下,作战科长高存信和回民支队政治部主任丁铁石安排布置警戒部队,掩护大家突围,经过一番激战,冲出了突出了包围圈。

    这次战斗中,回民支队剧团也参与了行动。剧团成员大多数是男女青年,经过抗战的洗礼,对这种连续作战行动习以为常,他们在年轻的女指导员指挥下,非常勇敢,在关键时刻,把身上的棉袄背包都扔掉了,紧握手中枪,向敌人拼搏冲杀,他们的献身精神,值得钦佩。

    在突围过程中,警卫部队与回民支队一起,为了掩护大家,二连指导员杨兆卿在指挥战斗中身负重伤,当时阵地与敌人距离只有两百米,通讯员要背他撤离,他坚定的说,“不要管我”!通讯员不忍丢下他,执意不走,敌人已经进到距我阵地一百多米,杨兆卿命令通讯员:“听我指挥,立即撤退”!他把身上文件包交给通讯员,要了两颗手榴弹,敌人一窝蜂扑过来,距离三十多米时,杨兆卿抛出一颗手榴弹,冲上来的鬼子兵除炸死外,趴在地上不敢动。当他们发现阵地上只有一个人,又发起第二次冲锋,并狂叫捉活的。

    杨兆卿面对敌人,沉着应战,敌人吓呆了,不敢前进。于是调来两挺机枪,在密急火力掩护下,发起了第三次冲锋。杨兆卿用驳壳枪反击,子弹打光,迎着敌人冲上去,在敌群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英勇的献出了青春生命。

    这次与回民支队的共同战斗,脱离了险境,保护了领导机关和大家的安全。

    二、母子英雄

    回民支队与马本斋的英名密不可分。

    回民支队在抗日战争中如同神一般的存在。

    他们在马本斋的指挥下,打的鬼子找不到北,为抗战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马本斋的成长,离不开一位深明大义的人,就是他的英雄母亲白文冠——大家尊称为马老太太!

    那是1941年8月4日深夜,敌人调集河间、献县等附近多个据点日伪军千余人,把马本斋的家乡献县东辛庄团团包围。

    5日早晨,鬼子把全村人赶到清真寺门前的广场上,四周架起机关枪,用刺刀威逼他们说出谁是马本斋的母亲。

    乡亲们为了保护马母,层层把她围住,不让敌人看见她的身影。

    敌人逼迫群众指认马母,不肯说的,就捆绑吊打,灌辣椒水,用火烧,用刺刀挑死。

    马老太太不忍乡亲们毒打杀害,挺身而出,正气凛然高喊:“我是马本斋母亲”!

    她厉声质问敌人:“你们不是要抓马本斋吗?他是我的儿子,就在河东岸,你们怎么不到那里去抓他呢?”

    敌人把马老太太带到河间,软硬兼施,用尽奸计。事先让叛徒哈少符劝马母给马本斋写信,马老太太痛斥这个民族败类,告诫他迟早要受到人民审判。

    一招不行,敌人头目亲自对马老太太说:“你要写信叫马本斋来河间谈判,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复”。

    马老太太愤怒的说:“我儿子当八路军是我叫他去的,我儿子打你们是我叫他打的,叫我写信劝他投降,万万不能!马本斋就在河东,你们去找他,抓我这个手无寸铁老太婆干什么?讲条件,就是让本斋不要管我,好好带着回民支队彻底消灭你们这群强盗!”敌人举枪威胁,马母视死如归,在监狱里进行了绝食斗争。于九月七日从容就义,时年六十八岁。

    临终前,对她一个亲戚说:“告诉本斋,娘对得起他,叫他好好打鬼子给我报仇,给乡亲们报仇!”

    马母凛然殉国的消息,很快传遍冀中边区各地。各届人民对马母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表示无限的钦敬。回民支队指战员纷纷表示,要更多的消灭敌人,为马母报仇。

    吕正操与程子华电令全区军民追悼马母,并建立纪念碑,编写英雄事迹,以彰忠烈。

    八路军总部朱德、彭德怀等领导致电冀中军民,其中说到:中国人民有这样的母亲,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回民的光荣,中国妇女的光荣,而且是中华民族绝不灭亡最具体的例证。我们八路军人中,有这样深明大义勇敢坚定的母亲,正是我们八路军的光荣。

    马母牺牲后,日军又派哈少符找马本斋劝降,并且以伪军投诚为诱饵,诱俘马本斋。

    吕正操得知敌人阴谋后,将哈少符扣押,送交冀中军区审判,处决了这个血债累累的叛徒。

    敌人一计未成,又施一计。派出回奸马庆来潜入回民支队,妄图向马本斋劝降。

    当马庆来一到回民支队,马本斋就把他送到除奸科扣押,随后就把这个回奸枪毙了。并写一封信给敌人头目:“我与日本鬼子仇深似海,不消灭日寇,誓不甘心!”

    一九四二年二月一日,冀鲁豫军区组成西进纵队,与回民支队一起奔赴延安,马本斋因患重病未能同行,于二月七日在冀鲁豫后方医院逝世。

    他临终前向家属遗言:“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工作是件憾事,教孩子继承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三弟领伊斯兰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马本斋遗体安葬在鲁西北回民中心地区莘县张鲁集。

    延安各界为马本斋逝世举行了追悼大会。

    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党政领导同志送了挽辞。

    毛泽东的挽辞:“马本斋同志不死!”朱德挽辞:“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周恩来挽辞:“民族英雄,吾党战士!”叶剑英挽辞:“马本斋同志精神不死!”林伯渠、李富春等也献送了挽辞。

    三、领袖题词

    回民支队英勇善战,不但赢得了回民群众的支持,赢得了冀中军区领导的高度赞扬,更获得了党的领袖毛泽东的亲笔题词。

    回民支队在艰苦的抗日战争中建立了特殊的功勋。这支部队骁勇善战,驰骋平原,为抗战胜利立下赫赫战功。

    这只部队战斗力极为强大,他们在战争中展现了惊人的智慧和勇气,利用地形和环境设计各种陷阱和战术,打击和消灭大量日寇。

    在枪林弹雨中,回民支队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冀中抗日战争的历史,他们在冀中平原、冀鲁边区、冀鲁豫地区以及平汉、津浦铁路沿线,进行了游击战、地道战、破袭战,给日寇造成了极大困扰,共进行了870次大小战斗,消灭了日伪军36700余人,攻克了敌人的碉堡和据点,破坏了敌人的铁路桥梁数百处。缴获了大量弹药、枪支和军用物资。他们战绩辉煌,成为冀中军区抗日武装的一面旗帜。

    1940年7月,冀中军区召开第三次政工会议,颁发给回民支队一面锦旗,上书:“打不烂、拖不垮、攻不克的铁军”。在回民支队英雄的群体中,涌现出了一些不应该遗忘的英雄将领: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外,我们还应记得肖秉钧、刘文正、郭陆顺等抗日英雄的名字。

    肖秉钧(1903——1983年)生于河北定州市西堤阳村。1929年毕业北平交通大学,1930年参加北平社会科学家联盟,1931年加入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组织抗日武装,尤其是对组织回民抗日,是冀中军区回民支队主要创始人之一。对回民支队的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

    刘文正是冀中军区回民支队早期创始人之一。在支队成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年,刘文正与肖秉钧在定县整顿回民抗日武装。成立冀中军区“人民自卫军回民干部教导队”,刘文正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7月,冀中军区成立“回民支队”,将刘文正的部队合并,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委,丁铁石管政治部。刘文正后调任冀中区回民建国会主任,继续组织回民抗日活动。

    郭陆顺,湖南浏阳人,担任过红军排长,营教导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赴华北敌后抗日,担任回民支队政委,1942年牺牲,是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烈士。

    正是有了这样一些优秀的将领,领导着英勇的回民支队,不仅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爱戴和支持,并获得了领袖的关注和题词,毛主席亲笔为回民支队写了九个大字:“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在此,小编还要补充一位回民支队的人物史料:

    这是一位从回民支队涌现出来的后起之秀。他继承了马本斋的临终遗志,接过了前辈手中的钢枪,在战火的洗礼中,成为了我军的高级将领。他就是曾经担任过铁军师(127师)师长的马庆功。

    我们从一件饶有兴味的小故事说起:

    大院成长的孩子,多数都有一个心愿:长大后能够像父辈一样成为叱咤风云的沙场英雄,为党和人民军队做出自己的贡献。

    此外,就是大家都有一种对英雄的崇拜心理:曾经幻想长大后能够成为一名为国为民付出的英雄。

    时代转瞬即逝,无奈出生在和平年代,未能像先辈一样能够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英勇杀敌。

    然而,由于从小生活在部队大院,身边有许多从战争年代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活生生的在他们身边,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斗转星移,耳濡目染,心里充满了对他们的无限崇敬。

    这里补谈一下抗日英雄马庆功将军的故事。

    认识马庆功将军有一个小插曲,小编当时在广东翁源新江127师育英小学读书的时侯,家住师部大院。

    一天放学后,独自一人到师部前面一栋家属房闲逛。

    这排房子是师长和政委的住房。

    秋天是一个丰硕的季节,门前的树上结满了桃子。看着满树红彤彤的桃子,心里非常高兴,立刻纵身一跃,爬到树上去摘桃子。

    正当我小心翼翼攀爬在树枝上时,突然听见树底下一个声音传来:小朋友,树上危险,快下来。

    并接着说:不要上树摘,我这里有桃子,拿给你吃。

    说着,那人走进屋子里,拿出一蓝桃子来。

    我听见声音,心里一惊,立刻从树上跳下来,迎面走过去,仔细一看,是一位中年军人,年纪看上去不老,一身军装显得非常威武,中等身材,目光炯炯有神,透露出饱经风霜的神态,他的面容慈祥可亲,语气显得和蔼温馨。

    他跟平时接触的警卫连战士不同,没有用呵斥的语气对待小孩。

    当时,我心里在想:他可能是新调来的师长。

    因为前一任师长是老红军张荣森将军,已经离开127师一段时间,这里一直没有人住。

    我连忙接过他给我的桃子,连说一声:谢谢!就匆匆离开了。

    果然,当天晚上我去师部文化俱乐部打兵乓球时,又看见了他。旁人说,这是新调来的马庆功师长。

    马师长会打乒乓球,拿着球拍,兴致勃勃,与我在球台上对峙起来。马师长球打的很好,接球非常认真,一招一式非常熟练。

    在打球的过程中我惊奇的发现:马师长左手的一节拇指没有了,这是伤残军人的标配。我想,这可能是战场上留下痕迹,让人看见就感觉一阵心疼。他的一举一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天晚上,师部放电影《回民支队》,电影结束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人说,新来的马师长,就是电影里的英雄人物马本斋的侄子。听这一说,又让我对马师长肃然起敬。原来师长是英雄的后人。

    后来又得知,马师长也是一位战斗英雄,他是回族人,担任过马本斋的警卫员。

    1938年2月,他加入了冀中回民抗日义勇队,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抗日战争期间,马庆功曾经担任过多个职务,从班长到中队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教导第一旅的回民支队大队长。

    他参加过百团大战、反扫荡作战,打鬼子是一把好手。1944年被陕甘宁边区评为战斗英雄。

    全国解放战争期间,马庆功的表现同样出色。他从东北野战军四十四军一五七师做起,参加四平战役、1947年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在历次战斗中,展现了优异的指挥能力。

    建国后,马庆功被任命为宜春军分区参谋长;担任过解放军南京军事学院战术教员工作;还担任了铁军师师长。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大校军衔;并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他获得独立功勋荣誉章。晋升为广西军区参谋长,在广东省军区副司令员任上退下。

    马庆功的一生,继承了先驱的遗志,开创了革命的军旅生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马本斋如泉下有知,会倍感欣慰,这是一种家族的荣耀,也是回民支队的自豪。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缅怀先烈,传承遗志,牢记使命,发扬他们英勇不屈的精神,是后人的责任,他们开创的事业,如同一座永久的历史丰碑,在我们的心中永驻!

    参考资料:《吕正操回忆录》

    吕正操:

    辽宁海城唐王山后村人。1922年加入东北军,次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少校副官队长,沈阳同泽俱乐部主任,第五十三军一一六师参谋处长。1933年任东北军五十三军六四七团团长。1936年任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总队长。1937年秘密加入中共。抗日战争时期,任冀中人民自卫军司令员。1938年任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兼冀中军区司令员、冀中行署主任、冀中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1943年任晋绥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委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员兼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司令员兼东北铁路总局局长。1949年起任东北人民政府铁道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军委铁道部副部长兼铁道兵团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铁道兵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后补中央委员,第八、十一届中央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国父毛泽东逝世9月9
·下一篇:无
·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看望革命后代殷子烈(组图)
·江山: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看望革命后代殷子烈(组图)
·特稿: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看望革命后代殷子烈(组图)
·红色头条:吕正操上将之子吕彤羽看望革命后代殷子烈(组图)
·吕彤羽:吕正操读书笔记研学
·战冀中威震敌胆 铸丰碑铁血荣光——纪念开国上将吕正操诞辰120周年(组图)
·红色头条-胡山、江山:战冀中威震敌胆 铸丰碑铁血荣光——纪念开国上将吕正操诞
·铁血铸军魂 不朽的丰碑——记开国上将吕正操在冀中平原大地永清的峥嵘岁月
·曹立军:铁血铸军魂 不朽的丰碑——记开国上将吕正操在冀中平原大地永清的峥嵘岁
·特稿:铁血铸军魂 不朽的丰碑——记开国上将吕正操在冀中平原大地永清的峥嵘岁月
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