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红色恋情>>正文
海棠依旧: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密码(组图)
来源:《世纪风采》2025年第7期
作者: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副研究馆员盖金香
浏览次数:
2025-08-11 14:07:14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编者按】2025年8月8日是周恩来邓颖超结婚100周年纪念日。1925年的今天,周恩来与邓颖超结为夫妻。从此,两人一生相伴50余年,不离不弃,相濡以沫,给后人留下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佳话。

    一起来看看他们的爱情故事

    谁说婚姻一定是从炽热浓烈走向平淡如水?谁说聚少离多一定是爱情最大的天敌?当你了解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故事,便会懂得,甜蜜的爱情从不畏惧岁月的消磨;真心相爱的两个人,哪怕“相仳相伴机缘少”,心底也会绽放出最绚烂的爱情之花。而最高级的浪漫,便是将壮丽山河融入儿女情长之中,让每一次短暂的相聚,都化作照亮彼此余生的璀璨星光。

    鸿雁传书

    周恩来和邓颖超相识相知于五四运动中,都曾抱定“独身主义”,后来经过“跨国恋”和“异地恋”,再见面时就步入了婚姻的殿堂。邓颖超曾在《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一文中回忆她和周恩来的爱情:“我不曾想到,在我们分别后,在欧亚两个大陆上,在通信之间,我们增进了了解,增进了感情,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三年过去,虽然你寄给我的信比过去来得勤了,信里的语意,我满没有在心,一直到你在来信中,把你对我的要求明确地提出来,从友谊发展到相爱,这时我在意了,考虑了。经过考虑,于是我们就定约了。”

    据邓颖超所述,周恩来旅欧期间,给她写的信超过100封。

    周恩来从欧洲归来后,便迫不及待地投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而邓颖超作为妇女运动的早期领导人,不久也来到周恩来身边,与他并肩战斗。

    戎马倥偬的岁月里难免聚少离多。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的壮举,邓颖超通过阅读报纸才得知;两人都参加了长征,但直到周恩来身患重病,组织上才安排邓颖超离开休养连去照顾他;转战陕北的艰难岁月里,周恩来协助毛泽东指挥解放战争,而邓颖超则在老区投身土地改革和妇女工作……

1925年8月,周恩来和邓颖超在广州结婚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生活本应相对安定,但周恩来日理万机,两人经常分居两地,即便近在咫尺,也因工作繁忙而难以相见。到了20世纪60年代,尤其是“文革”期间,周恩来常常彻夜工作,更多时候是周恩来回家时,邓颖超已入睡。

1939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重庆

    好的爱情,一定是并肩携手、共同前行,困顿时相互关怀、疲惫时默契相守。尽管常常忙到来不及挥手告别,周恩来和邓颖超总以真挚的书信彼此问候、关心。

    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西花厅专题展厅内陈列的一组周恩来和邓颖超之间的往来书信,就是他们将爱意融入日常点滴的见证。这些信件,无论是谈工作或家事,还是诉说深深的思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他们相濡以沫的感情。即便是今天,无论是老夫老妻还是热恋中的年轻人,阅读这些信件都会为之动容。

    1942年,周恩来生病期间,给邓颖超写了一封信,让她不必挂念,信的最后这样写道:“望你珍摄,吻你万千!”邓颖超收到信后立即回了一封,后面同样写道:“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1944年,邓颖超给周恩来的信中满是惜别之情:“这回我们是在愈益热爱中分别的,何况在我还有歉意缭绕心头呢!我真想你得太!你走了,似乎把我的心情和精神也带走了!”最后,邓颖超写道:“深深地吻你!轻轻吻你!”

    “西子湖边飞来红叶,竟未能迅速回报,有负你的雅意。忙不能做借口,这次也并未忘怀,只是懒罪该打。”这是周恩来在1951年3月17日写给邓颖超的信。阅读这些周邓夫妇之间的私密情书,让人忍俊不禁。即便身为大国总理,周恩来依旧是一个勇于自我批评的丈夫。妻子寄来的红叶,未能及时回赠,他知道不能以忙碌为由搪塞,只好承认“懒罪该打”,可爱之处,完全看不到一丝大政治家的影子。

    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感情还体现在他们对彼此的昵称上。周恩来称邓颖超为“鸾”,她则以“凤”回应。信中还有“超”“来”“你的超”“颖妹”等亲昵称呼,邓颖超还自称“你的知己兼好妻”。

    诗歌中象征相思的典型意象“明月”也出现在他们的情书中。1947年9月29日是中秋佳节,周恩来得闲修书遥寄远人。他从日近黄昏一直写到深夜月明。这一次他们分别又是半年有余了。中秋夜对月怀人,信中表达出来的感情显得格外浓烈。更令人动容的是,透过这些家书,可以清晰地看到周恩来的家国情怀和追逐革命理想的赤子之心。

    花叶传情

    你是否留意过,那些与花草结缘的人,眉眼间总流转着春意?白天繁忙的工作间隙,周恩来常常抽出几分钟去观赏海棠花开;夜间工作劳累了,有时也会散步到甬道旁的海棠树前。他总是抬着头,看了又看,从海棠树那里汲取一些花的美色与芬芳,稍作休息,又继续投入工作。

    不仅爱看花,周恩来还和邓颖超互赠花、叶以表达心意,而海棠花尤其承载了两人的深情厚谊,成为他们之间的爱情密码。

1949年,周恩来和邓颖超在颐和园

    1951年春,在杭州休养期间,邓颖超写信给周恩来分享红叶,表达思念之情。百忙之中的周恩来回信表示期盼邓颖超归来:“期满归来,海棠桃李均将盛装笑迎主人了。”邓颖超则回信说:“先寄语桃、李、海棠,善备盛装迎接主人呀。”周恩来再回信,告诉她西花厅院里的海棠“此间方始发青,你如在四月中北归,桃李海棠均将盛开”。

    以海棠寄情的故事中,最有名的要数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期间两人的互动。

    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在多边外交舞台上首次亮相。虽然会议期间战斗般的日日夜夜让人疲惫,但周恩来依然牵挂远在北京的邓颖超。久在国外的人,真的很希望收到家中来信啊!这天,周恩来还真的收到了邓颖超的来信。信中,邓颖超告诉周恩来,自己通过报刊、广播获悉会议动态,了解到他们的近况,并告诉他自己将要参加在中山公园举办的五四运动35周年纪念大会,与北京青年共度节日。

    邓颖超还把西花厅里几枝他们最喜欢的海棠花和从香山采来压好的红叶一并随信寄给周恩来,希望周恩来能忙里偷闲,瞥上一眼,回味片刻,稍作休憩。

    羁客有家归未得,对花无语两含情。在飞越山海的字里行间,周恩来感受到了邓颖超的思念与牵挂。他回信说:“来日内瓦已整整七个星期了……现在已经深夜四时了,还有许多要事未办。明日信使待发,只好草草书此,并附上托同志们收集的院花,聊寄远念。”花无言,胜有声,此时通过花朵互诉情感,比任何诗句都更富诗意。

    周恩来不仅给邓颖超回信,还给她买了礼物。他托工作人员去买手表,并提出要求:一要大小合适,适合邓大姐佩戴;二要夜光表,因为考虑到邓颖超眼睛不好,看表困难,夜光表晚上能看清时间;三要自动表,可省去每天上弦的麻烦。邓颖超之后一直戴着周恩来送她的这块手表,一共戴了近40年。

    从日内瓦寄来的蝴蝶花和芍药花,被精心镶在一个镜框内,挂在邓颖超办公室的墙上。从北京到日内瓦,从海棠花到芍药花、蝴蝶花,这些花、叶成为两人相爱的见证。

    爱的表达

    唯有一同走过平凡岁月的人,方能真正懂得何为深情。周恩来与邓颖超鸿雁传书,一来一往,字里行间满是爱情与亲情的流淌。此外,著名作家韩素音曾记录下这样一段轶事:

    解放战争初期,周恩来前往南京与蒋介石谈判。离开延安之际,邓颖超前来送行。临行前,周恩来拥抱了邓颖超,还亲吻了她的面颊。

    尽管在当今社会,这样的亲昵举动已司空见惯,但在那个年代,特别是在延安这座偏远的西北小城,这样的举动着实令当时的人们感到震惊。韩素音描述道:“整个延安都目瞪口呆了!”

    据秦怡回忆,1942年夏天她在歌乐山北碚演出时,因病住在歌乐山医院。当时,周总理也生病住在那里。这期间,她常常看到周总理和邓大姐在傍晚时分,一起在后院的青石板小路上散步,商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这对相亲相爱数十载的革命伴侣,逐渐适应了聚少离多的生活。1969年9月3日,周恩来率代表团吊唁越南主席胡志明。当时,美国飞机频繁轰炸越南,越美战争仍在进行,大家都对周恩来的安全感到担忧。尽管邓颖超十分担心周恩来的安危,但她保持镇定,沉着应对复杂情况。

    当总理专机平安降落首都机场时,大家才都松了一口气。周恩来回来那天,西花厅全体人员都聚集在客厅。只见周恩来一踏入门槛,邓颖超便急忙迎上前去,一边走一边说:“哎呀,老头子,你可回来了!你得亲我一下,我在电视上看到你在越南亲吻了那么多漂亮的女孩子,你得同我拥抱,同我亲吻。”周恩来哈哈地笑着,紧紧拥抱大姐,在大姐脸上亲吻了一下,款款深情,自然流露。

    “爱情小路”

    爱情,不仅仅是彼此深情凝视的浪漫瞬间,更在于一同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夙兴夜寐,为新中国的建设擘画蓝图,为外交事业发展呕心沥血。作为风雨同舟的革命伴侣,邓颖超同样心系家国社稷,然而眼见丈夫积劳成疾日渐憔悴,她怎能不心疼?每日的担忧与焦急,如重石压在心头,让她处于不安之中,常常夜不能寐。最终,邓颖超病倒了。

    后来,经过身心调整,邓颖超逐渐适应了这种状况,身体也慢慢好转。

    然而,“文革”风暴很快来袭,为使党和国家能正常运转,尽量减少损失,周恩来苦撑危局,夜以继日地工作,每日工作时间超过18小时。作为妻子,邓颖超目睹这一切,忧心不已;作为周恩来最亲密的战友、同志,她深知周恩来肩负的巨大责任。所以,她不仅在工作中默默支持周恩来,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关怀备至。

    由于两人常常近在咫尺却难以相见,邓颖超便借助便条留言关心周恩来。在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陈列着一张引人注目的便条,上面写道:“你的胃经过医生诊断后,并不是胃本身不好,而是因为长时间饥饿和吃一些冷热不均的食物,所以一定要注意饮食和休息……”

    邓颖超对周恩来关怀入微,那么周恩来又是如何对待邓颖超的呢?尽管周恩来身负重任、日理万机,无法细致地照顾邓颖超,但他依然以自己的方式默默付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看到妻子生病,周恩来十分担心,可政务繁忙,他怎能时时陪伴在妻子身边?于是,两人通过书信往来营造“在场感”,让彼此不错过对方生命中的重要时刻。

    邓颖超身体状况一直欠佳。根据医生要求,她严格遵守规律的作息时间。为不干扰妻子休息,周恩来选择了位于住宅后方一条鲜为人知的小路。他每次都小心翼翼地沿着这条小路返回自己的寝室,全程保持极度安静,生怕惊扰了妻子的轻梦。这条小路因此被赋予了“爱情小路”的美称,成为他们深厚情谊的又一见证。

    生死相依

    在疾病面前,深爱的人会并肩作战,共同抵御风雨的侵袭。1969年夏季的一天,邓颖超服过安眠药后,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会儿,便起身向床边走去。谁知药力发作迅速,她几乎跌倒,幸亏保健护士许奉生及时返回,一把抱住了她,同时呼叫服务员高云秀前来协助。高云秀测其脉搏正常,但仍不放心,赶忙跑去请大夫。此时周恩来正在西花厅,闻讯后疾步赶到床前。见邓颖超“昏迷不醒”,周恩来焦急万分,俯身挽住邓颖超的上身,连声呼喊:“小超!小超!小超啊!”见此情景,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落泪。

1960 年初,周恩来与邓颖超在西花厅合影

    1975年,已身患不治之症的周恩来不得不住进医院,但他仍顽强地与病魔抗争。邓颖超也不顾自己年迈体衰,天天都去医院看望周恩来,为他念文件。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将近一年。这期间,邓颖超的身体日渐消瘦,神情日益凝重……

    后来,周恩来打电话让秘书赵炜每天陪邓颖超一起过来,一来可以照顾她,二来可以替她给自己念文件。赵炜来了以后,周恩来握着赵炜的手,连说了两遍:“你要照顾好大姐……”除了国家大事,最让他放不下的,还是那个与他携手走过一生的人。

    1976年1月8日,还没来得及赶到医院看望老伴的邓颖超接到了医院的电话。赶到医院后,只见医护人员正在奋力抢救周恩来,邓颖超一下子就明白了。她扑倒在周恩来身上,边哭边喊:“恩来!恩来!”医生想尽一切办法抢救,然而,病房里的心脏监护仪上最终画出了一条直线——周恩来永远地离开了深爱的妻子。邓颖超颤抖着双手轻抚周恩来的脸颊,亲吻他的额头,轻轻呼喊:“恩来!恩来!你走了……”

    花忆情坚

    “春天到了,百花竞相绽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然而,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你不是喜爱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便爱上了海棠花,也爱上了这个院落,最终选定这里,住进了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你在这儿住了整整26年,而我住的时间比你还要长……”这是1988年4月,由84岁的邓颖超口述而成的文章片段。她在这篇题为《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的文章中深情追忆了与周恩来从相知相恋,到携手共度数十载的人生历程。邓颖超辞世后,1992年7月11日,这篇文章公开发表。

    周恩来和邓颖超一生虽然“相仳相伴机缘少”,但任凭时光流转,容颜改变,两颗炽热的心却仿佛始终定格在20多岁,未有改变。

    1998年,津城为周恩来和邓颖超树立了心碑。此后,海棠花遍布津城的每一个角落。每到春天,繁花似锦,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采。令人目不暇接的海棠花,吸引了外地游客纷至沓来。每当人们漫步于花海之中,总会说起周恩来和邓颖超那段如海棠花般美好的爱情故事。

    春有约,花不误,岁岁年年不相负……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伉俪情深——皮定均与张烽的爱情故事(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网:《永远的战友》——深情讲述周恩来、邓颖超的风雨人生故事(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海棠依旧: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密码(组图
“建国后毛主席的论著”:邓力群提出此概念
欲与马公试比高
辛淇:最忆“城南庄”
崔士忠:以思想创新引领文明转型的探索者
远航:庆祝80年 追忆70年 爱国抗战精神永世
红色诗词-江建明:太行奶娘赵引弟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体育大学的毛主席塑
中华传统-张少秋:灵璧县关工委组织中小学生
洪龙水:红色脊梁:赤诚人生洪英美(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