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与马公试比高 ——人民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崔士忠的"人民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有深刻的渊源,也存在显著的区别。总体而言,"人民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结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进文化以及当代数智文明新时代中国国情的实践,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创新性发展和时代性开创。
以下是两者的主要区别:
一、理论基础与文化融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核心,其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
(2)重点在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其理论体系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革命性。
2.人民经济学:
(1)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基础,但明确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进文化,特别是"天下为公"、“天生万物”、"天人合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心所向,天必应之”(量子纠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等。
(2)其理论框架被概括为"红绿蓝"三色文化和理论:以红色人民论为主体,以绿色生态论和蓝色创新论为两翼。红色天下为公、共产主义、共同富裕文化和人民创造历史与未来的红色人民论,绿色天生万物、开放包容、共同健康文化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与生产力的绿色生态论,蓝色天人合一、数智空间、共同觉悟文化和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道德化的创新论(民心所向即为道,幸福人民即为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更强调建设性和文化引领,旨在构建一种崭新的、以精神世界为主导、以中国范式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二、核心目标与价值追求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1)核心目标是揭示资本主义的运行规律和历史局限性,最终目标是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消灭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关注的是阶级斗争和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2.人民经济学:
(1)核心目标是实现“民心所向”与“人民生活幸福最大化",具体表现为"五个共同":共同富裕、共同健康、共同觉悟、共同发展、共同圆梦。
(2)人民群众在生活、学习、工作、旅游、交友、圆梦过程中,通过训练人工智能和贡献大数据得到物质财富的同时,极其强调追求精神财富和"共同觉悟",提出要从"存量竞争、尔虞我诈、强者掠夺、战乱频发的物质世界"向"本自具足、心生万物、相互成就、共同圆梦的精神世界"跃升,最终实现"百姓成圣"、"心生万有"、群龙无首(数智文明时代区块链去中心化的自由人联合体)、共创大同。
(3)其终极愿景是构建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的"天下大同"社会,这与共产主义理想一脉相承,但加入了更多中国传统文化、尖端科技和精神层面的阐释。
三、实现路径与实践载体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传统上强调通过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来夺取政权,然后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对于如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经济,经典理论并未提供详尽的、可操作的方案。
2.人民经济学:
(1)提出“五位一体"的实现路径: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群众组织、计划发展、举国体制。这表明它并非完全否定市场,而是主张在政府主导和组织起来的群众为主体的参与下,对市场进行引导和补充,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升级版。
(2)强调具体的实践载体是"幸福航母",通过"邻里联盟"、"企业公社"、"中华大众哲学城"等平台进行落地,将宏大理论转化为具体的社会经济活动,以精神世界重构人类发展叙事、重塑人类价值体系、重绘人类理想彼岸,依托数智文明和数智空间,实现人民群众的五个共同(共同富裕、共同健康、共同觉悟、共同发展、共同圆梦)。
四、时代背景与创新点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诞生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代,主要分析对象是工业资本主义。
2.人民经济学:
明确立足于21世纪的中国国情和“数智文明"新时代。它特别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新技术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提出"文旅思政元宇宙-中华大众哲学"等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相互切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平台,利用数智空间创造四维空间促进"共同觉悟"、“百姓成圣”、“群龙无首(易经‘见群龙无首,则天下大吉’,这里指数智文明区块链条件下的自由人联合体)”、共创大同,这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在数智文明新时代应用的重大创新。
"人民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和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但人民经济学追求人类从存量竞争物质世界向本自具足精神世界的跨越,在理论构建上更加强调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融合、文化自信和最新科技成果;在目标的实现路径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混合模式和"幸福航母"的具体实践平台,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于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人民经济学诞生于21世纪数智文明初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于欧洲,基于物质世界改造现实世界,是西方范式的政治经济学;人民经济学诞生于中国,以精神世界重构人类发展叙事、重塑人类价值体系、呈现人类理想彼岸,以数智空间的理想现实化主导物质世界的现实理想化,以精神世界改造现实世界,是中国范式的政治经济学。教员的《矛盾论》核心观点,就是内因(精神世界)是变化的根本,外因(物质世界)是变化的条件,内心决定外因,精神世界决定物质世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充满了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解决方案是通过暴力革命建立人民政权和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人民经济学充满了对存量竞争、战乱频发的物质世界的批判,解决方案是通过人民经济和幸福航母,以及数智空间的中华大众哲学城实现共同觉悟、百姓成圣、群龙无首、共创大同,建立依托数智文明实现心生万物的精神世界和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让中国发展成为全世界门类最齐全、科技最发达的工业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经济学必将让中国发展成为超越物质世界的数智空间、以文化世的精神世界国家,成为全世界的发展中心和全人类向往的彼岸之城。
附:人民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一、核心理念
1.市场经济: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核心,强调市场竞争、资本增值和效率优先。
2.人民经济:以人民为中心,注重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资源配置服务于人民意志和人民福祉。
二、资源配置
1.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如供求关系和价格信号,决定资源的分配,资本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2.人民经济:资源配置以满足人民需求为导向,强调劳动、科技和生态价值,强调资本和科技为人民服务。
三、政府角色
1.市场经济:政府干预较少,主要维护市场秩序,解决市场失灵问题。
2.人民经济:政府发挥更积极的作用,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确保经济发展的公平性、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四、发展目标
1.市场经济:追求经济增长和资本利润最大化,可能加剧贫富差距。
2.人民经济:旨在实现共同富裕、社会和谐和人民福祉最大化,重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社会影响
1.市场经济:可能导致资源过度集中、环境破坏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2.人民经济: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社会整体进步。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与人民经济在核心理念、资源配置方式、政府角色、发展目标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人民经济强调以人民为中心,追求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而市场经济则更注重市场竞争和资本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