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会上,高君宇代表中共北京区委讲了话。他首先讲了在太原建立党组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详尽地阐述了党章、党纲。谈到当前的任务时,高君宇指出,当前党小组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筹划山西的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以开展工农运动,开创国民革命的崭新局面。最后,他宣布中国共产党太原小组正式成立。
1924年夏,经中共北京区委批准,中共太原支部正式成立。高君宇在帮助建立太原党组织时,带来了一份《旅莫支部会议记录》。新成立的太原党支部就以旅莫支部为榜样,召开党员会议,严格组织生活,定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到工厂中参加工人运动,在革命斗争中经受锻炼和考验。
不料,高君宇在太原的行踪被阎锡山的密探发现,阎锡山立即下令缉捕。高君宇在群众的掩护下,化装成火车司炉,机警地离开了太原。事后,老奸巨猾的阎锡山又伪善地托人转告高君宇说:“我是故纵不捕。”
高君宇从山西脱险后,经上海转赴广州,后担任了孙中山先生的秘书。10月10日,广州商团突然发动武装叛乱。高君宇遵照孙中山的讨伐令,与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共同指挥平叛斗争。 他乘指挥车,冒着枪林弹雨,深入前沿阵地,指挥作战,最终,把商团的叛乱活动全部镇压下去。
四
高君宇的革命生涯惊心动魄,而他与恋人石评梅的爱情则凄婉动人。石评梅原名石汝璧,1902年出生于山西省平定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因自幼酷爱梅花,后来改名“评梅”。父亲石铭是清末举人,石评梅从小受到父亲的严格教育,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基础。1919年秋,石评梅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她一方面在女高师勤奋学习课业,一方面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向各报刊投稿。后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作品,成为著名的青年女作家。她的诗歌和散文凄婉而真切,与冰心、林徽因等齐名。
当时,北京有个山西同乡会,是旅居北京的山西人节假日聚会的场所,高君宇常去那里演讲。1922年春的一个假日,石评梅走进山西同乡会大厅,正好碰上高君宇的演讲。高君宇关于科学、民主、自由问题的演讲,句句说到了石评梅的心坎里,她确认自己遇到了真正的知音。
其实,高君宇曾经是石评梅父亲石铭的得意门生。那时候,老师身边那个“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小女孩并没有引起他太大的注意。没有想到若干年以后,在北京的一次山西老乡的聚会上,他再次见到小师妹时,小师妹已经长成大姑娘了——白衣黑裙、眸子闪亮,高君宇差点认不出来了。
同乡会后,石评梅和高君宇的一席交谈,使彼此互萌了敬重之心。高君宇常邀石评梅到陶然亭去听关于工人运动和妇女解放的演讲,有时也相约来到陶然亭湖畔散步。
在交谈中,他们发现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相同的理想和抱负,而面对动荡的社会和不可预知的国家未来,他们也会有相同的苦闷与彷徨。石评梅曾经在一封信中向高君宇倾吐她思想的悲哀。高君宇在次日的回信中这样写道:“我很信换一个制度,青年们在现在社会享受到的悲哀是会免去的——虽然不能完全。所以我就决心来担负我应负改造世界的责任了。这诚然是很大而烦难的工作,然而不这样,悲哀是何时终了的呢?我决心走我的路了。”
这些文字令石评梅感受到希望与力量,她不但视高君宇为知己,更将他当作自己精神上的师长。而此时的高君宇已经认定,石评梅是一个人品才情都十分可取的女子,她——就是自己爱情的归宿。
1923年夏,石评梅完成了北京女高师的学业,受聘于母校的附属中学,担任国文教员和体育教员。这年秋天的一个傍晚,石评梅接到了正在北京西山养病的高君宇以“天辛”的化名写的一封信。刚刚拆开,一片香山红叶悄然飘落。她捡起来仔细一看,上面写着两句诗:“满山秋色关不住,一片红叶寄相思。”
石评梅寂静的心弦被拨动了。当时,她刚刚从一次痛苦的爱情中解脱出来。原来,她孤身在北京求学的时候,父亲曾经托他的学生吴念秋照顾她。当时吴在北大上学,与高君宇同年级。吴念秋关心她的生活,与她一同读诗、写诗、评诗,赢得了她的爱。可后来石评梅发现,吴念秋已是一个有妻室儿子的人,这对她的打击太大了。在与吴念秋分手后,她下了一生独身的决心。
刚从一段伤心的感情中脱身出来,又有一份感情袭来。这时,石评梅犹豫了。在所夹的信中,高君宇坦率地说明了自己的处境:第一,他在乡下有一个父母包办婚姻的妻子;第二,他是中共最早的五十几个党员之一,而且当选为中央委员,他选择的是一条危险的政治道路;第三,他身患了在当时看来难以治愈的肺病。
原来,高君宇还在中学读书的时候,他的父亲高配天曾给他娶过一个名叫李寒心的农村媳妇。高君宇在太原读书和上北京大学后,多次给其父亲去信,为了两个人共同的幸福请求离婚,并恳求“释放此可怜女子”,但是父亲每次回信都严词拒绝。
尽管石评梅心里也很喜欢高君宇,她也不在乎他在信后面的两点,但是鉴于自己惨痛的经历,她表示:“宁愿牺牲个人的幸福,而不愿侵犯别人的利益,更不愿拿别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最后她狠下心来,提笔在红叶背面写了一行字:“枯萎的花篮不敢承受这鲜红的叶儿。”并回寄给高君宇。
高君宇接到石评梅退给他的红叶题字后,虽然心中有些黯然,但并未失去对她的希望和执著追求,依然痴心不改。他一如既往地关心她,约她参加一些活动,结交一些工人朋友。这让石评梅很感激。
1924年5月,高君宇为躲避追捕,秘密回到家乡峰岭底村。为了解除家庭包办婚姻的困扰,他与原配夫人李寒心进行了一次深入的长谈,征得对方同意离婚。6月24日,又给在静乐神峪沟的岳父李存祥写了一封要求解除婚姻的信。
李存祥是个通情达理的人,接到这封信后觉得高君宇说的句句有理,第二天就派人到峰岭底村给高家捎去话,说根据孩子们意愿,同意他俩离婚。
随后,高君宇给石评梅寄了一封长达20页的双挂号信,向她诉说了自己与李寒心解除婚姻关系的经过,并再次表达了自己对石评梅忠贞不渝的爱情。
石评梅接信后,内心更加苦恼。她在日记中写道:“接到君宇信,详叙到家后情形,洋洋洒洒,像一篇小说,他已得到她的谅解,而且粉碎了他的桎梏,不过他此后恐怕连礼教上爱的人也没有了,我终究是对不住他。”石评梅给高君宇写了回信,勉励他努力于自己的事业,对他的一颗心仍没有接受:“我可以做你惟一的知己,做以事业为伴共度此生的同志。让我们保持‘冰雪友谊’吧,去建筑一个富丽辉煌的生命!”
高君宇不愿放弃,再次给石评梅写来长信,表明了革命者对待事业和爱情的态度。信中说:“从此我决心为我的事业奋斗,就这样飘零孤独度此一生。”“我是有两个世界的,一个世界一切都是属于你的。我是连灵魂都永禁的俘虏;为了你死,亦可以为了你生。在另一个世界里,我是不属于你,更不属于我自己,我只是历史使命的走卒。不如意的世界,要靠我们双手来打倒!”
为了表明自己对石评梅的爱情之忠贞,高君宇到广州后特意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留下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这一次,石评梅终于打开了自己的心扉,把戒指戴到了自己的手上。然而,她不知道,上天留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几个月了……
五
1924年10月23日,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囚禁了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清废帝溥仪出宫,并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11月13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在高君宇的陪同下,毅然离粤北上,经香港到上海,取道日本,12月4日到达天津。
当时孙中山因肝癌病重滞留天津20多天,此期间,高君宇受周恩来委托特意看望了邓颖超。后来,邓颖超在一篇文章中回顾这段往事时说:“高君宇同志作了我和周恩来同志之间的热诚‘红娘’,而恩来同志又做了我得见君宇同志的介绍人。”
不久,高君宇随孙中山到了北京。一路劳顿,使他的肺病复发,咯血不止,到北京后即被迫住进德国医院(现北京医院)治疗。石评梅得悉后,经常前去探视。每次探视高君宇,她都会带来一束心爱的红梅。有一次,高君宇睡着了,石评梅就给他写了张纸条:“当梅香唤醒你的时候,我曾在你的梦中来过。”
当病情稍有好转时,高君宇就要求出院,德国主治大夫可棣只好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嘱咐他:“出院后一定要静养6个月,不然是很危险的。”
出院后,为了安全,党组织安排他住在德国医院附近的东交民巷苏联大使馆,并派专人进行护理。在这里,高君宇与前来探望的赵世炎等人多次交谈,共同筹划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有关事宜。在促成会筹备工作的紧张时刻,他明知自己身体上的“数架机器不堪耐用”,但还是忘我地投入工作。
1925年的农历正月初五,北京下了新年的第一场大雪。高君宇和石评梅又一次来到了南郊陶然亭。
陶然亭畔葛母墓旁,是一片背依树林、面临芦荡湖水的空旷雪地。高君宇向石评梅说起在广州当孙中山秘书时和各军阀斗争的旧事,忽然一阵激动:“评梅,你看北京这块地方,全被军阀权贵们糟蹋得乌烟瘴气、肮脏不堪,只有陶然亭这块荒僻地还算干净了!”他指着亭子旁边的一块空地对石评梅说:“评梅,以后,如果我死,你就把我葬在这儿吧!……” 本来高兴的石评梅,一下子又落入了伤感,不知拿什么话来安慰高君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