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世界里的朱德
兰花,端庄秀丽,高雅朴实,色泽淡雅,幽香纯正,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并称为万花丛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与坚韧刚毅的气质赞颂不绝。朱德一生钟情兰花,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
兰花,端庄秀丽,高雅朴实,色泽淡雅,幽香纯正,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并称为万花丛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与坚韧刚毅的气质赞颂不绝。朱德一生钟情兰花,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
兰缘:寄托高洁、坚贞的心志
朱德20岁左右从军云南时,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那时,他非常喜爱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野兰花。每到春夏之交,这种兰花漫山遍野皆是,清风徐来,芳香四溢,令人神怡气爽。因为经常作战流转不定,不能种花,朱德就用瓶子养着采来的野兰花。再后来,他当了军官,就一边行军作战,一边在山里采集野兰,然后把它们移植到各种简易可以携带的“花盘”中。时间一长,朱德认识了许多兰花,能准确地辨别它们的品种。直到1922年9月留学德国时,他才不得不暂时告别了兰花。
1928年,朱德率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和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他在井冈山上的兰花坪又一次发现了久违的野兰花,以后经常到那里休憩赏花。朱德认真研究兰花,与兰花结下更深的因缘,始自1951年春。那时他已65岁,刚患过肺炎,中央决定让他到杭州疗养一段时间。浙江省委的同志送了几盆莫干山、天目山的兰花给他暇赏,又有人赠他一套《兰谱》供他闲览。朱德在疗养中一面阅读《兰谱》,一面调查研究当地养兰的历史和现状。浙江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杭州是盛产兰花的名城。当地专家经过多年采育引种,已培养出众多名贵兰花品种,如“宋梅”、“绿云”、“大富贵”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的中山公园开始养育兰花,培植兰花新品种。那里成了朱德经常光顾的地方。1959年庐山会议上,朱德作为受批评的领导人之一,处境变得微妙起来。从庐山回来,朱德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因为心情不好,他变得更加沉默,好在有兰花为伴,沉重的心情多少获得了一些释放。朱德是用兰花寄托他高洁、坚贞的心志!赏兰品茗在常人看来是何等惬意,但谁能想象出此时此刻朱德内心所承载的困惑和失意呢?他经常到中南海的花圃里,一蹲就是半天。四川的夏蕙,广东的墨兰、银边大贡和无锡的各种春兰,在温暖的花房里争奇斗艳。朱德沉浸在万花丛中,或许这是他最为舒心的时刻。
兰妻:对兰花的挚爱也是对亡妻的一种怀念
提到兰花,熟悉朱德历史的人马上会想起他的亲密战友和革命伴侣――伍若兰。朱德对兰花的挚爱也是对亡妻的一种怀念,爱若兰而及于兰蕙。
1903年,伍若兰出生在湖南耒阳县金南村,1926年便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为了组织农民起来革命,她奔走呼号,出生入死。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中称赞她:“在农民里是无人不知,是个不怕死的农民组织者。”耒阳县很快组织起一支农民武装,打土豪,除恶霸,威震四方。这支农民武装与南昌起义后转战到湘南的由朱德、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会合。
1928年初,伍若兰与朱德结成了革命伴侣。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调集21个团的兵力,企图分五路对井冈山实行第三次“会剿”。1月14日,为摆脱敌人的疯狂进攻,变被动为主动,毛泽东、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四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发。2月1日下午,部队在寻乌吉潭的圳下村停下来。这段时期,红军所处的环境十分险恶,无论衣食还是住行,均是困难重重。前委鉴于眼下将士们疲惫不堪的状态,决定休整几日。不料,红军前脚停下,敌军刘士毅师便后脚跟来。
2月2日凌晨,敌军一步步向圳下村逼近。红军勇猛突围,跟敌人进行了一场肉搏战。敌我双方都有较大的伤亡。伍若兰突出重围后见朱德等人还没有出来,就带着一个连冲进了村子。在村中,朱德和袁文才正带领战士们和敌人的一股援军在激战,警卫排伤亡了七八名战士。眼看军部就要被敌人两头围住的时候,伍若兰带领战士压了上来。她手持双枪,左右开弓,掩护朱德闯出了村子。当退到一片油菜地时,她不幸腿部中弹,被扑上来的敌人抓住。在被俘后的第3天,她被抬进了赣州城。
欣喜若狂的敌人连夜审讯,踩杠子、灌辣椒水、坐老虎凳……施尽了各种酷刑,把伍若兰折磨得死去活来,却毫无所获。敌人见利诱和酷刑均不能动摇伍若兰的意志,便下令把伍若兰和警卫排长一起枪杀。
2月12日,在赣州城卫府里,残忍的敌人又用大刀砍下伍若兰的头颅,将其解送长沙,挂竿示众,赣州城笼罩在恐怖之中。伍若兰牺牲时才26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噩耗传出,朱德仰天长叹,泣下如雨,痛心至极。他悲愤地说:“她搞宣传口才超群,论打仗,智勇双全,这样的女子难得啊!”伍若兰虽然牺牲了,但她高尚无私的品质和英勇无畏的形象永远印在了朱德的心灵深处,红军和井冈山的人民称赞她是“井冈山上永不凋谢的兰花”。
采兰:为分栽百处,供更多的人观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德对兰花的喜爱越来越深,对兰花的知识日渐丰富,栽培兰花的技术也突飞猛进。朱德对革命事业向来坚定不移,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他对兰花的喜爱也很执著,从来不愿坐享其成,而是身体力行,通过实践进行培育。采兰是他的一种实践,一种乐趣。朱德到各地视察,公务之暇,只要打听到有兰花的生长地,往往亲自上山采挖,以期发现优良品种。
兰,多生于深山幽谷之中。性喜暖畏暑,喜风畏寒,喜雨畏潦,喜润畏湿,喜干畏燥,喜暖霭畏烟尘,喜聚族畏离母。山谷中的兰蕙,有的生于阳山,有的生于阴山,有的生于半阴半阳之处。阳山地性温燥,花叶多苍黄,花多叶少;阴山土性湿滑,花叶多青黑,花少叶多。朱德上山采兰时,善于根据兰蕙的习性,发现和识别优良的品种,不滥挖滥采。他先分辨兰蕙,一干一花香有余的是兰,一干多花香不足的是蕙。叶片墨绿刚劲,叶细嫩如油者多为上品;叶筋筋纹细长,最好透顶,且有暗光;壳薄而硬为上,厚壳须色浑浊者为下品;花色不论是何种颜色,但都要鲜明;花瓣要阔头,收根细心,最好五瓣齐案。
朱德在广东从化,海南岛,四川彭县,江西井冈山等地,都曾亲自上山采挖过兰花。在广东,朱德得到过“金丝马尾”、“银丝马尾”;在四川,他找到“隆昌素”和“大红朱砂”;在江西,他也得到过异种兰花。朱德采兰的目的是为分栽百处,供更多的人观赏。他采到兰蕙后,利用余暇时间亲自修整栽培,精心培育,繁殖推广。
育兰: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
朱德对采集到的兰花,十分爱护,细心培育。他从兰花专著和杭州、福州、广州等地的兰花专家那里,学到了一套完整的栽种和培育兰花的技术。在实践中,他根据兰花的习性,北京的气候、土壤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地加以改进,使之适应新的环境。朱德在广东、四川等地,把采集到的兰花亲自进行选择、分根、修根、栽培。他根据兰花喜聚族而畏离母的特点,分根时一般以三芽至五芽为度,先剪去腐根、清除污物,然后将根部轻轻洗刷干净,放在通风处阴干10小时左右,再移植到备有干净腐殖土和透气良好的花盆中,盆底常垫以木炭和瓦片,使之易于散发水分,不致烂根。朱德根据兰花喜干畏燥、喜润畏湿的特性,按干湿程度适时浇水,做到灌溉有度,干湿相宜,一般使花盆保持七分干三分湿的程度。灌溉时做到透而不涌,常保根基,并适时施以清淡的肥料。在他老农老圃般的细心培养下,兰花大都发育良好,生长得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