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那么到底是向守志哪一点打动了您呢?”“他朴实、真诚、丝毫没有官架子,平易近人。在队里学习的时候,不耻下问。最关键的一点,他爱干净。”张玲给出的最后一个答案让人有些意外,“爱干净?”“有些男同志可不注意个人卫生了,向守志不一样,勤洗手,衣服也都干干净净的,他那个牙缸都用块布盖着,怕落灰。从很多细节中就能看出一个人的素养。”
战地婚礼简单庄重
艰苦的斗争环境和频繁的战斗生活,使向守志和张玲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就是不打仗,虽然住在一个县里,但中间隔着大山,平时也很难见面。
1945年初,经刘伯承和邓小平同意,太行军区政治部批准了向守志和张玲的结婚申请。可一拖几个月,都没机会举行婚礼。
1945年5月25日,向守志带领全团官兵,执行攻打昔阳县城的任务,路上遇到张玲,已是晚上6点多钟。两人当即商定,举行战地婚礼。
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但向守志和张玲却没有邀请一个人参加,没有添置一件结婚用品。唯一的仪式是,两人面对毛泽东像,立下革命到底、相伴终生的誓言。张玲说:“我们结婚的那天,身边的警卫员都不知道,战争年代一切从简。第二天一早,向守志就带着部队奔赴战场了。”
婚后,夫妻俩南征北战,东奔西跑,不能经常在一起。有时在路上相遇,两人队伍走的却是相反的方向,话都说不上一句,就在马背上挥挥手,望一眼,继续前进。
永远不会失去信念
张玲和向守志结婚不久,解放战争打响了,夫妻远隔千里,各自忙于工作和战斗,长年难见一面,只要有机会就托人捎上一封信,双方在信中相互谈谈对国内外形势的看法,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总结,交流经验,鼓励对方为革命多作贡献。可以说,他俩的家也就在了各自的马背上。
1949年,解放大军攻入西南,十五军驻守川南剿匪,四十四师师长向守志率部驻守宜宾。张玲下了太行山,千里迢迢来到宜宾,不久,向守志就北上整训赴朝参战去了。在军人妻子的眼里,丈夫到前方作战已是家常便饭。虽然此去朝鲜相隔万里,流血牺牲在所难免,但这都是很平常的事,张玲早已习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就是她和丈夫共同的事业。为了这个伟大神圣的事业,他们早已准备好了牺牲自己的一切。张玲感慨地说:“直到1954年抗美援朝凯旋后,我和老向、孩子们才算有了个共同的家。”
1967年7月,向守志被任命为第二炮兵司令员,任职仅43天就被撤消二炮兵司令员的任职命令,而且还被打成“反革命分子”,并先后押送5个农场监督劳动。1969年底林彪发布了一号命令,在北京所有“黑帮”及其家属,都要清除出北京。张玲回忆说,就在这时,炮兵专案组宣布,让我和80多岁的老母及四个孩子三天内离开北京,到四川开县高山深谷中的毕山农村。
当时老大十六七岁,最小的孩子才十岁。我直肠癌刚动过手术,刀口都裂开了,外面就一层皮裹着,里面伤口渗出的腹水把肚皮撑得好像是透明的皮囊。但造反派不让治疗,还限时离开北京。那时我不知道向守志在什么地方,他去了哪里?全家都靠我了,所以我必须咬牙挺住,走就走,带上几箱子书,上路了。
到了农村我们全家都参加劳动,造反派还到农村叫我编造向守志的所谓“罪状”,我一概拒绝。因为气候潮湿,我又患了风湿病,瘫痪住院。造反派到医院让我快出院返回农村。直到1972年初知道林彪摔死后,我才带着孩子出四川到湖北,向老部队同志打听老向的下落。
那是1972年春节,我带着孩子,在驻马店农场与老向团聚了。我们分离了5年,凭借着彼此的信念,终于又见面了。我们各自在内心都坚信我们的党迟早有一天会拨乱反正,所以遇到再大困难,我们都不会失去信心,相信一定会有见面的时候。
1988年9月14日,这一天将载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