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旧址爱国主义资源初探 |
2021-06-11 17:10:21 |
|
作者:湖南第一师范青年毛泽东纪念馆 朱与墨 |
浏览次数: |
|
|
|
|
毛泽东读书喜欢吸取他人长处,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毛泽东非常尊重杨昌济、徐特立、方维夏、王季范、黎锦熙等进步教师,虚心向他们求教,他经常利用星期天和假期到杨昌济家里去请教,或讨论治学做人的道理。长沙小吴门附近的船山学社也是毛泽东常去听课的地方。为讨教体育问题,毛泽东专程访问离板仓四十多里,从日本留学归来的柳午亭先生。1917年春,日本人士白浪滔天来长沙参加黄兴改葬的葬礼,毛泽东知道后,和萧三写信请求一见,欲求教有关问题。[5] (三)强身健体 毛泽东在一师求学时特别重视体育锻炼和意志磨练。读书期间,他坚持冷水浴,不管刮风下雪,天寒地冻,一直坚持了四年半,他认为冷水浴可以磨炼意志,练习猛烈与不畏。另外,毛泽东还坚持游泳,畅游湘江,并且进行风浴、雨浴、阳光浴,登山露宿、徒步远行。1917年一师7个学生病死,毛泽东写下“为何死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挽联,[6]对当时体育工作的锦标主义进行沉痛批判。 毛泽东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而且善于总结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作出理论的著述,他的第一篇论文,即《体育之研究》发表在1917年4月1日的《新青年》上,主张“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三育并重”,“身心并完”。他认为一个人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丰富的知识,关键还要有强健的体魄,以便将来担当起改造国家和社会的重任。在论文里,毛泽东还创造六段运动操,讲究身体各部分、各器官要得到均衡运动。[7]并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阐明身体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的基础。由于坚持锻炼,毛泽东体质日益强健,他在陕北时回忆时说:体育锻炼确实对于我有不少的帮助,使我后来在转战华南的斗争和长征中受益匪浅。[8] (四)才具初显 毛泽东德才出众,深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拥护。从1915到1918年毕业止,他每个学期都担任了学校学友会的重要工作,特别是担任总务兼教育研究部部长时,实际负责学友会的工作。1917年上期,湖南一师推行平民教育,开办工人夜学,但未能成功开办起来。毛泽东倡议由他所负责的学友会开办。毛泽东亲自用白话起草了《夜学招生广告》,并到工厂宣传发动,不到三日,报名者达120多人。毛泽东根据工人们的文化基础和日常生活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并为工人们提供各种便利,工人们说:“毛先生真是我们的贴心人。”1917年,全校学生开展人物互选,当选的34人中,毛泽东得票最多,达49票,[9]他是全校师生所公认的品学兼优的佼佼者。 1917年11月18日,原集结株洲、湘潭的北洋败兵向长沙溃退,一场兵祸即将来临,市民惶恐不安,学校当局也主张师生撤往城东暂时躲避。学生毛泽东主动找校方陈言:离开学校必遭破坏,留校方可保安全。他打听到败兵不明城内虚实,一时不敢贸然进城,正在距一师10里左右的猴子石一带徘徊。毛泽东有过半年正规军事生活的经验,又是学友会负责人,于是组织学生志愿军与附近群众,并联络警察所调用十几条真枪,主动向猴子石出击,人马三面包围一面临江的猴子石,趁黑夜开抢,夹以油桶内燃放鞭炮,呼喊对方缴枪,声威大振。近三千名惊慌失措的溃兵不敢抵抗,只得乖乖地投降。这是毛泽东生平第一次军事行动,被记入了校志,大家称赞他“浑身是胆”。 1918年6月,学校举行毕业典礼,欢送六至十班170名学生。毛泽东代表全体毕业生在会上作了发言:“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育,感谢学校多年来的哺育,经过5年来的学习,锤炼,我们已经成长为雄鹰,可以展翅高飞了。外患内忧、荆棘丛生的祖国,急需我们寻找拯救的药方,觅富国强兵之道。”[10]毛泽东从一师毕业,结束了在一师长达五年半的求学生涯,是当时青年中的出类拔萃者,杨昌济称赞他“资质俊秀若此,殊为难得”,“毛蔡二君,当代英才”,“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此二子”。[11]这两人即毛泽东和蔡和森。黎锦熙先生称赞毛泽东是“大可造就之才”。 四、革命摇篮:中国红色革命策源地 (一)新民学会的成立 毛泽东深深地认识到:要寻求革命真理,单靠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于是1915年秋,毛泽发出了一份征友启事。邀请热爱祖国、能耐艰苦、富于牺牲的青年做朋友。经过两年的努力,在毛泽东身边聚集了二十多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认识到,要改造国家和社会,就必须结成一个牢固的团体。1918年4月14日,由毛泽东、蔡和森等14名有志青年组成的新民学会在长沙溁湾镇刘家台子蔡和森的家里召开成立大会。14名青年中除罗章龙外都是湖南一师的学生,另还有8名会员因事没能出席。 会上推选毛泽东为干事,并通过了由毛泽东、邹彝鼎起草的会章。当时,学会的宗旨是“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但随着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1921年新民学会随后很快变成了一个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志向的革命团体。会员也由成立初的22人壮大到74人,其中湖南一师师生近50人,分布在国内外。[12]新民学会对“五四”前后湖南的革命运动起了领导和核心作用,也为湖南建党和建团工作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被誉为“建党先声”。 (二)一师附小的教育、救国实践 1920年夏,毛泽东应湖南一师校长易培基的邀请回湖南担任第一师范附小的主事,主持学校工作(相当于现在主持工作的常务副校长),并兼任师范部第二十二班国文教员。毛泽东在担任附小主事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他主张聘请教员以德才为标准,学生普遍反映不好的教职员一律辞退。他还常邀请有学问的学者来校讲演。为了鼓励全校师生民主办学把学校办好,他特意写了一副对联: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至今,这仍是一师附小的校训。 毛泽东在附小工作期间,在新民学会的基础上创办了文化书社,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俄罗斯研究会,组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他非常重视向进步教师、学生传播革命思想,积极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师范部学生萧述凡、郭亮、夏曦等,附小教师何叔衡、陈昌、谢觉哉,学生任弼时、毛泽民、毛泽覃、易礼义、陈安仁等在他的引导下都成了革命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毛泽东特别注意做对无政府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工作,曾成功把劳动工会组织者黄爱、庞人铨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13] (三)革命职业家生涯的开始 1919年5月23日,北京学联代表邓仲夏来到长沙,找到毛泽东,与毛泽东一起来到湖南一师,在学校后山与学校里的新民学会会员商讨成立学联实行罢课,响应北京学生运动。在毛泽东和何叔衡等的领导下,邓仲夏的指导下,长沙以湖南一师等学校为中心轰轰烈烈地开展了五四运动,积极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开展爱国罢课请愿、否认“二十一”的游行、抗议日本人制造的残案、抵制日货等运动,开展了驱赶军阀张敬尧和驱赶军阀赵恒惕的运动。为发动群众,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等一系列革命文章。其中湖南一师突出的学生代表有张国基、蒋竹如、陈书农等。[14]毛泽东在成功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后,在湖南一师工作期间又积极组织湖南青年留俄学习和到南洋开发教育。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20多人被送到俄国,张国基被送往南洋。[15] 1921年6月29日,毛泽东和何淑衡从一师附小出发,一道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谢觉哉当天的日记中有五个圆圈,谢老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在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中,第一师范就有三位,另一位是在湖南一师任过教的李达。毛泽东回湖南后,于1921年10月建立了中共湖南支部,随后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担任书记,并吸收夏曦同志参加党组织,成立第一师范党的小组。1922年湖南第一师范成立了党的支部。1922年毛泽东辞去一师附小主事职务,推荐何叔衡接任,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四)革命志士辈出的一师 “马日事变”后,第一师范的共产党员和革命校友被杀的就有100人左右。抗战后,一师校友奔赴延安抗日救国者达300多人。[16]据初步统计,第一师范师生收入中国辞海的就达46人之多,为国内罕见。从1903年到1949年,湖南一师名人中教师达104名,学生224名。其中杰出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和革命先烈有:毛泽东、任弼时、李维汉、徐特立、谢觉哉、张国基、陶峙岳、蔡和森、何叔衡、方维夏、陈昌、罗学瓒、张昆弟、夏曦、李声懈、郭亮、段德昌、袁国平、毛泽民、毛泽覃、刘畴西等。学校其他时期变法图强人物和革命志士中的杰出代表有: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罗泽南、何绍基、李元度、黄兴、陈天华、杨毓麟、易培基、匡互生等,另还涌现了杨昌济、黎锦熙、杨树达、周谷城、田汉、舒新城等一大批杰出的教育家、文学家和科学家。 五、爱国主义功能的进一步开发探讨 (一)还原到90年前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复原陈列当时学校的场所,包括:事务室、普通教室、特别教室、自习室、图书室、器械标本室、阅报室、成绩室、电话室、应接室、食堂、饮茶室、寝室、箱匣室、浴室、调养室、实习农场、实习工场、实习商场等。学校适当保留小部分学生恢复穿以前校服,以营造昔日情景再现的浓郁氛围,使游客身临其境,切身体验昔时昔物昔景。 (二)在现有的青年毛泽东纪念馆的基础上重新扩馆布展。以青年毛泽东纪念馆为主,再辟城南书院展室、朱张会讲展室、变法图强风云人物展室、旧民主主义革命风云人物展室、新民主主义革命风云人物展室等。青年毛泽东纪念馆以毛泽东的立志、学习、健体、才具、早期的教育思想、政治法律思想、军事思想和斗争思想等专题进行布展。朱张会讲展室展出朱熹和张栻的内容、为城南书院互相唱和题写二十首诗等。变法图强风云人物展室等三展室以群像形式展出每位杰出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突出与学校有关联的事迹。在学校后山妙高峰青年毛泽东铜像广场上建湖南一师革命志士群雕像,供观众瞻仰。 (三)开辟学校千年沧桑和猴子石缴枪的大型半景画观览室,开设多媒体播映室循环播放浓缩版《恰同学少年》。把学校当时的教学管理制度制作成带故事情节的动画专题片在多媒体播映室播放,供参观者观赏、学习。组建学生剧团定期演出《恰同学少年》中的精彩故事片段。
|
|
|
|
|
|
|
|
|
|
|
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湖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