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县城郊津江村的古祠堂前有一口清澈见底,终年不枯的水井,井底有块巨石似鱼。古代,有鲤鱼跳龙门的典故。唐朝以后,五品以上职官,都佩带鱼符,以显示等级的高贵,故名金鱼井。清朝康熙年间,该村拨贡朱毂题诗曰:"造物锦英水一渠,天然有物耀吾闾。移来织女机中石,绘出郎官腰下鱼。身隐泥沙还露甲,转瞬层霄万里余。"一方山水养育一方人,金鱼井给津江带来了富庶昌盛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津江人,哺育了朱舜华(张琼)、朱汉樵、等老一辈革命家和世界和平诗人朱子奇等文化名人。
南昌起义后的1927年11月,朱德、陈毅等率领部队辗转到了江西,朱德得知国民革命军第16军军长范石生部驻扎在汝城县城,便率部到汝城与范石生谈判合作,朱德、陈毅曾在津江村古祠堂右厢房居住了29天,喝的用的都是金鱼井里的水。当时村里人为保护朱德等的安全,派人昼夜与部队一起轮流守护,期间朱德在村里宣讲革命道理,深受村民的爱戴与拥护,纷纷要求参军,当时不到2000人口的津江村,就有朱锦行等200余名年轻后生报名参军,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村里人为了纪念朱德,纪念村里那些参加了红军的村民,便把金鱼井改叫红军井。
|